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58岁男子肺癌术后3年复发
专家提醒,癌症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规律随访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11月29日
版次:
12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朱斌 通讯员黄怡辛)陈叔3年前确诊肺癌后进行了手术,不料3年后复发,诊断为肺癌晚期,因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近日,陈叔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求治,经该院专家个性化综合治疗后,陈叔情况逐渐好转,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专家提醒,肺癌手术后,一定要听从医嘱定期复查、规律随访,才能早期发现癌症的复发或转移,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有效地防止疾病的恶化。
肺癌复发病情加重
三年前,58岁的陈叔在湛江当地医院体检时,查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当时的胸部增强CT显示,考虑肺癌的可能性大。当年9月,他接受手术治疗,诊断为右下肺鳞状细胞癌。
术后,陈叔未按照医嘱规律复诊。半个月前,他突然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后还是反复发作,甚至出现胸闷、胸痛、头痛、发热等症状,体温最高达到39.6℃。因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陈叔被转至省二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
该科主任、主任医师孙瑞琳接诊后认为,陈叔属于肺癌术后复发的晚期肿瘤(ⅢC期),同时合并右主支气管堵塞、阻塞性肺炎,还有糖尿病病史,治疗难度较大。
个性化治疗改善症状
经过仔细讨论,科室团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全身(化疗、免疫)+局部(支气管内病灶氩气刀、冷冻序贯消融术)。
专家对陈叔进行了抗感染治疗,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完善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显示,陈叔肺部的隆突上可见新生物形成,右主气管管腔内可见较多新生物,触及容易出血,新生物从右主支气管开口一直延伸至右中间干,管腔狭窄。
于是,专家在支气管镜下,采用氩气刀、冷冻消融新生物,同时吸出大量脓性痰液,再次活检。治疗后管腔通畅,陈叔的呼吸明显轻松了许多。活检显示,陈叔得了鳞状细胞癌。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陈叔的病情好转,然后进行了化疗联合免疫抗肿瘤治疗。
经过2周期的化疗、免疫治疗,联合支气管内病灶氩气刀、冷冻序贯消融治疗后,陈叔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复查胸部CT和支气管镜显示,病灶明显吸收减少,管腔狭窄改善。
“对于晚期肺癌,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为其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可以带瘤生存,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上,延长生存期,让患者更有尊严地生活。”孙瑞琳说。
手术之后要定期复查
孙瑞琳介绍,气管或支气管近端狭窄是20-30%肺癌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尤其对于晚期肺癌,恶性气道狭窄是常见的气道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甚至致死性呼吸衰竭。
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是通过氩气刀、激光、电凝、冷冻、支架等各种治疗手段,清除肿瘤组织,开放气道,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晚期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镜治疗通过对肿瘤进行消融,缓解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但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属于姑息治疗,需要结合化疗、放疗、免疫、靶向等有效的全身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孙瑞琳提醒,陈叔手术治疗后未进行复查,出现新发症状也未予重视,直到症状加重、恶化时才住院治疗,最终肿瘤复发并转移。所以,即使是早期肺癌,并且做了根治性手术,也要定期复查、规律随访,才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控制病情。
上一篇:
北部湾专家“云相聚”解“呼吸疾苦”
下一篇:
智能绷带促进 伤口无痕修复
上一篇:
北部湾专家“云相聚”解“呼吸疾苦”
下一篇:
智能绷带促进 伤口无痕修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