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国内首家新能源渔业养殖园将落成

预计年产对虾2000吨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2月01日版次:10

  东营市BIPV零碳渔业循环产业园。

  在垦利农高区智慧渔业产业园内,东营市BIPV零碳渔业循环产业园(以下简称“BIPV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最后的墙面施工以及路面硬化等工作,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国内第一家集新能源与渔业养殖一体的光伏+对虾智能养殖超级工厂,拥有全国单体发电最大光伏发电板,南美白对虾也将在这里得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BIPV产业园是由远大财金与东营市海洋渔业部门及正大集团联合打造的现代化工业水产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1200亩,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400亩,总投资约3.5亿元(养殖车间投资占总投资4/5,光伏占1/5),建设BIPV生产办公车间总规模7.5万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可年产优质南美白对虾2000吨,年产值1亿元,利润3000万元,一期工程预计2023年1月底建成投用。
工厂化养殖助力高收益
  在垦利省级农高区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传统海水池塘养殖对虾每亩产量100-150斤,工厂化对虾养殖每平方米一茬产量25斤左右,每茬养殖周期为3个月,每年可养殖3-4茬,每亩工厂化车间可年产对虾5万斤,两者相差近400倍。因此,扭转传统海水池塘养殖模式迫在眉睫。
  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BIPV产业园将工厂化对虾养殖和屋顶光伏发电两个产业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每1万平方米屋顶的装机容量由1MW提高到1.8MW,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运维费用也降低了近20%。
  工厂化对虾养殖过程中,进排水、热交换、充氧等需要使用大量电能,平均每1000平方米车间年耗电量为20万度左右。BIPV模式可将屋顶光伏发电直接用于园区内渔业生产,每年能节约1700万度电,大大降低了园区能耗和养殖成本,减少碳排放。
单次直接投入降低40%
  BIPV工厂化养殖车间采用钢制结构,模块化定制,装配式安装,整个安装过程不需要焊接等方法,建筑材料安全环保,建设工艺方便快捷,从动工到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普通的对虾养殖大棚使用寿命为10年左右,顶层、墙体等材料报废时会带来二次污染,BIPV工厂化养殖车间按照工业建筑标准建设,使用寿命达30年以上,建筑材料均可实现循环利用。
  与传统农业设施大棚相比,新型养殖车间因嫁接了光伏产业,可以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解决了传统企业单一从事水产养殖业态难以融资的难题。该项目建设7.5万平方米BIPV对虾养殖车间所需3.5亿元资金全部由光伏企业通过市场化融资,渔业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取得车间使用权,实现了双赢。
  集成新型BIPV养殖模式、新型BIPV工厂化养殖车间可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建设周期可缩短到1个月以内,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高,一次性直接投入成本降低40%以上,可以迅速形成规模化效应,便于复制推广。
“新产业”为乡村振兴赋智赋能
  BIPV产业园着力于新技术新理念,采用国内先进的循环水分段式对虾养殖技术,将整体养殖周期缩短至60天。采用国内领先的BIPV技术,建设高标准的上光下渔工厂化养殖车间,25年内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万吨,达到绿色、低碳的双向发展目标。
  园区利用科技赋智赋能,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引入华为集团智能服务团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实施数据化、智能化的科学高效运维管理,探索出“现代渔业+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虾产量2000吨,年产值1个亿,利润3000万,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300余人。
  同时,园区企业免费为周边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群众增收。村合作社承接园区企业的劳务用工服务,既解决企业普通劳务用工难,又帮助村剩余劳动力、转产渔民就业创收,实现渔业高质高效、渔民富裕富足。
□赵菲菲 樊擎宇
  东营市BIPV零碳渔业循环产业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