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把最有“泥土味”的建议带上会

省人大代表、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支书刘伟雄: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1月12日版次:04
  年关将近,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伟雄每天早出晚归。他不仅要给村民发放村集体收入的分红,还要帮助邻村“带货”超百亩地的滞销红薯。
  近几年,在他的奔走下,双头村建设了全省首家村级电商产业园,成功孵化了电商企业、水果采摘园以及研学基地等项目,既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畅通了镇里农货的销路。
  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刘伟雄认真总结回村多年来的村务工作经验,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村民需求,计划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培育积极建言。“我要把最有‘泥土味’的建议带到会上,尽自己的努力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生活更甜。”他说。
电商创业园
让村民生活“甜”起来

  一年有至少12万元、多则近20万元的集体收入用于村民分红,这是刘伟雄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坐落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背后的四层创业园使之成为现实。
  2014年,刘伟雄从广州回到家乡担任村务工作。那时,双头村还是贫困村,土地仅有2.8平方公里,但村民有近4000人。地少人多,难以开展规模种养,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的掣肘。
  如何突破自然条件限制,盘活人力资源,让村里红火起来?刘伟雄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很多村民都有创业想法,却苦于没有平台支撑。他想到了发展电商的路子,并前往广州、深圳等地开展实地考察。
  2017年,双头村正式成立全省首家村级电商产业园——双头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聘用了专业导师,为村民提供电商或农技培训,并提供免费场地、水电及创业指导等支持,吸引了众多青年返乡创业。
  现在的双头村创业园,不仅服务本村村民,也造福周边的村庄与村民,帮助他们将红薯送上珠三角城市市民的餐桌,还在周边村庄开设课程和研学班,为镇里引来客流。
建议政策赋能
将更多年轻人留在村镇

  从无到有,从苦到甜,变化是刘伟雄和大家一起“跑”出来的:创业园落地前,他们辗转于珠三角的成熟电商园学习发展经验;创业园走上正轨后,他带着创业企业跑展会,还现场用“双头魔芋酱”烹饪家乡美食,赢得参展商青睐。
  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刘伟雄既兴奋又忐忑:“以前我都是服务本村,现在有了新身份和新机会,希望能为全省乡村振兴发展发出好声音。”
  研究富农兴村政策、倾听村民声音,刘伟雄为参会做足准备,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本。他的关注与思考从身边来,从基层实践中来,从田埂上、创业园里来。
  充分调研村民诉求后,刘伟雄归纳出“产业”和“人才”两个关键词。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如何为乡村留住人才是我们更为核心的命题。”他表示,此次参会,他将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人才振兴的政策赋能提出建议,希望让更多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留在家乡。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刘伟雄说,自己也把此次参会当作宝贵的“取经”机会,期待在会场中收获更多乡村振兴发展的“妙招”。
□钱明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