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9个项目新增200万立方米

未来三年我国工厂化养虾规模超1000万m3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2月14日版次:10

  海大集团位于山东潍坊的工厂化养虾园区。

  南方农村报记者 莫景文

  近日,海大、通威等企业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纷纷表示企业未来要争相布局工厂化养虾项目,其中海大未来三年内将在广东投资80亿元,建设对虾年产量20万吨的工厂化养殖项目;通威农牧板块在未来5~10年,将实现工厂化养虾年产量100万吨的目标。
  目前,我国工厂化养虾规模约800万m3,目前海大、通威、正大、恒兴等企业建设的9个工厂化项目养虾水体超过200万m3,因此未来三年工厂化养虾规模将突破1000万m3
  “从通威、海大、恒兴、正大等龙头企业投入工厂化养虾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工厂化养虾和畜禽养殖的发展历程相似,必然将走向规模化,是资本和大企业的天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雷对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说。
全国工厂化养虾超800万m3
  目前全国工厂化养虾规模超过800万m3,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天津、江苏、辽宁等地,其中山东工厂化养虾规模超过500万m3,是全国最大的工厂化养殖产区,河北、辽宁工厂化养虾规模分别居第二、第三位,均超过100万m3。未来三年,我国工厂化养虾规模将突破1000万m3
  值得注意的是,工厂化养虾具备稳定、可控及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可复制性较强,广受资本和大企业青睐。宁海三门湾工厂化对虾养殖基地项目、正大(东营)水产科技硅谷项目、广东海大北方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园项目、通威年产1万吨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山东恒兴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牧渔归陆上海洋牧场项目、中朗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项目、东营市BIPV零碳渔业循环产业园、盒马(崇明)千吨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场项目等9个项目,全部规划在未来三年陆续建成投产。
  除了通威、海大、恒兴、正大等水产企业,阿里、京东等龙头电商企业,盒马等新零售平台也进入了工厂化养虾市场,加速国内工厂化养虾业规模化发展,这意味着工厂化养虾公司化时代开启了。
大企业巨资投入工厂化养虾
  在工厂化养虾项目中,海大赢在了起跑线上。2020年,广东海兴农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昌邑海景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潍坊昌邑投资30亿元,打造北方现代养殖示范园项目,2021年8月正式投产。随后,海兴农集团共超过150个工厂化养殖车间陆续投入运营,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白对虾高达1.2万吨。
  通威也不甘落后。2022年8月1日,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政府正式签约年产1万吨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0亿元。该项目占地约2000亩,2023年春季投产运行,标志着通威百万吨工厂化养虾工程正式启动。
  “水产养殖园区化发展是未来主要趋势,也是铭治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战略重心。”铭治集团总裁张伟介绍,中朗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占地1200亩,计划总投资5.2亿元,工厂化养虾规划养殖水体12万m3,预计年产白对虾4500吨。
工厂化养虾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消费端来看,目前国内虾类年养殖产量约180万吨,年消费量超200多万吨,年进口量接近100万吨。国内虾类生产供不应求,养虾具有巨大市场消费空间,养虾利润率高,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放眼全球,对虾是作为一个全球贸易产品,全球养殖产量约530万吨,而未来消费量可能达到1000万吨。只要养出来就能赚钱的时代,或许一去不复返。
  从生产端来看,工厂化养虾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目前主要存在尾水排放、能源节约及智能化管控三大问题。目前全国工厂化养虾总体产量约20万吨,占全国白对虾养殖产量仅为15%,对国内市场的生产端及消费端的价格影响还是比较有限。
  未来,越来越多资本和企业的涌入,加上工厂化养虾的技术、模式和装备将不断迭代升级,管理操作将朝智能化发展,工厂化养虾或将会像白羽肉鸡、生猪产业那样出现规模化养殖。对虾产量也将会大幅增长,优质、平价的商品虾将更多地游上普通百姓餐桌。
  海大集团位于山东潍坊的工厂化养虾园区。

下一篇:小龙虾苗涨至50元/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