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汕尾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
全市已浸种超60%以上,完成播种育秧超15万亩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2月16日
版次:
12
可塘镇农户正抢抓农事育秧插秧。
南方农村报记者 马千里 李嘉镓
早春时节,气温回暖,广东春耕备耕正从西向东有序推进。作为粤东土地大市,眼下,汕尾各地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备农资、忙生产、抓服务,莲花山南麓广袤田野,正蓄力开始新的耕耘。
“早”字当头迎春耕
近年来,汕尾市通过落实党政同责,强化政策支撑,建立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长效机制,截至2022年底,复耕耕地种植粮食作物面积达5.26万亩。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吕小慈表示,“今年我市计划种植粮食面积123万亩,产量43.33万吨;春种计划种植早稻52.12万亩、薯类5.52万亩。”
万象“耕”新,农机先行。近日,汕尾市陆丰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设备维修车间十分忙碌,合作社理事长郑兰芳介绍,“109台春耕农机整修工作即将完成,预计可服务水稻田2万亩。”
在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核心区之一的海丰县可塘镇,几台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秧苗顺着插秧机苗盘滑落,整齐地插入水田里。水稻种植户黄水如说,“去年年底我就开始育秧,今年计划种植80亩水稻,预计产量10万斤。”
像黄水如一样,正在积极备耕的农户不在少数。但有农业专家提醒,农民要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早稻播种时机,如播种期遇倒春寒情况,需精细整地、开好厢沟,及时为早稻灌水保温,待天气转晴后深水护苗。
据了解,汕尾各农机服务机构、农机户已于去年底对服务于春耕生产的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植保机等8900多台(套)农机落实养护维修工作。近期,已有3500多台拖拉机投入犁办田作业。
截至2月6日,全市已浸种60%以上,完成播种育秧15万亩,占应育秧的28.8%;已办田17万亩,占应办田的32.7%。海丰县梅陇、联安、可塘等已开始插田约2500亩。
农资保供备春耕
粮食安全,种业为“芯”。在海丰油占米新品种选育展示基地内,省农科院水稻所退休专家陈建伟正和同事对试验水稻原种进行分类、称量,他表示,“早在去年年底,我们通过赠送、置换等方式,将提纯复壮后的丝苗米种子分发到了农民手中。”
为保障秧苗的茁壮成长,汕尾市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调动和储备工作有序推进。据了解,汕尾2023年全市春耕所需要化肥2.3万吨,农药193吨,农膜186吨,各地供销部门和农资门市正积极组织春耕生产所需农资,确保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在汕尾供销中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一箱箱农药被整齐摆放库房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其进行清点。据该公司负责人戴雨雯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储备了1250吨化肥、45吨药剂和100台农用机械,确保农服对象春耕农用物资供应充足。
同时,为了帮助农民顺利完成春耕,提供完备而全面的农业服务,农服组织技术人员还实地走访海丰县可塘、陶河、赤坑、联安、梅陇、梅陇农场等地耕作区,结合目前的水稻秧苗田间管理要点,与各乡镇村委会对接,组织农民会,向农户传授水稻科学排灌、施肥、病虫害预测预防、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及农产品安全等知识。
水利完善保春耕
在汕尾陆丰,陆丰市跨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应辉刚刚完成巡田工作,他表示,“公司在陆丰多镇流转了5000亩土地开展丝苗米种植,得益于地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稻田合理布局灌溉排水沟渠,增设抽水站、排水闸门等基础设施,有效提升灌溉排水效率。”
据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初步估算,今年春耕用水量约1.08亿立方米。目前全市各大中小型水库蓄水保持常年平均水平,可以满足春耕生产的用水需求。历史旱情较重的陆丰东南七镇、市城区和红海湾开发区等地区也储蓄了足量的春耕用水,为全市春耕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统筹协作,充分发挥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海丰县丝苗米产业园、陆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示范带动作用,全力做好当前春耕备耕生产工作。
可塘镇农户正抢抓农事育秧插秧。
上一篇:
下一篇:
降低杂质率与损失率是甘蔗机收难点
上一篇:
下一篇:
降低杂质率与损失率是甘蔗机收难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