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个人养老金”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3月04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日前表示,去年我国正式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标志着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目前,个人养老金每年缴费上限是12000元,以后会适时调整缴费上限。(3月2日新华社)
@娄飞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来看,在金融管理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国内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种类逐步丰富,金融服务机构逐步增加。从金融产品看,在金融管理部门主导下,通过采用试点的方式,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更加多元,包括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金基金等产品。从金融服务机构看,银保监会在之前试点准入个人税收递延商业养老保险机构、理财公司的基础上,出台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理财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准入条件,证监会发布了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录。
面对个人养老金金融供给增加,人民群众需要对个人养老金有正确的认识,在投资中树立正确的理念,选择合适的产品,积极参与积累个人养老金,助力自身老年生活更美好。
@刘天放: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作为家庭财富,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强化了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提高了个人老年经济支持能力,满足了未能参加年金计划劳动者的制度化补充养老保障需要,对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有调查显示,居民对这项制度缺乏了解。从愿意缴纳个人养老金的实际金额来看,如果没有缴费上限,受访者愿意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平均数额为2.4万元,为现行缴费上限标准的两倍,就是说,62.1%的受访者实际的缴费需求都超过了每年1.2万元的现行标准。这一结果说明,需加大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宣传力度,由此才能使其深入人心,让养老体系更完善。
@赵然:个人养老金业务事关居民退休后的生活水平,长期视角来看不能亏损,但是,长期不能亏损并不意味着短期只能配置低波动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反而需要配置长期高收益的产品,通过长期持有熨平短期的市场波动。因此,如何让投资者能够理解和践行长期投资逻辑和理念并非易事,不能因噎废食,一味追求短期确定性而违背了个人养老产品的设计初衷。由于个人投资者的认知和理解层次不齐,养老教育迫在眉睫。个人养老金业务需要构建以投资者长期利益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
个人养老业务的发展需要真正从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出发,协助投资者建立理性的养老理念,深入探索养老场景,建立完善的养老金融体系,最终打造养老服务生态。我国分业监管的逻辑框架下,以投资者为中心的个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不同类型的机构之间加强合作,重视各领域间的融合和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共同构建养老生态服务体系。
上一篇:
预制菜群雄并起,如何笑到最后?
下一篇:
村庄公共服务 亟待加强完善
上一篇:
预制菜群雄并起,如何笑到最后?
下一篇:
村庄公共服务 亟待加强完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