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职业院校何不向农民工敞开大门?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3月04日版次:02
| 快评 |
  2023年的“招工潮”,来势汹涌。“现在正在大量招工,就差直接去招聘现场动手拉人了。”张雷在浙江经营着一家服装厂,挂断和中介的电话,仍盘算着如何赶工。他希望对方能为自己带来30个熟练工,以及十来个临时工,“2023年对于制造业以及各家从业者们而言,意义非凡。”(3月1日《新京报》)
  一则以喜,今年人们生活回归正常后,工厂老板们希望在新一年里加速发展,尽快追回失去的业绩。2023年春节假期刚过,各地“抢人大战”开始上演,竞争也更加激烈;一则以惧,我国的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对员工技能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如何对农民工进行更好的技能培训和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有参加县或乡镇农业部门和劳动服务机构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参加职业学校、技校、成人学校或专门的职业培训学校的全日制学习,还可参加专项资格技能培训班;通过电视学校或网络学校学习。
  然而,眼下开设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的职业院校为数不多,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普工易得,熟练工难求。一位工厂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在熬过初期的用工紧张后,目前市场中工厂更希望招聘到专业人才以及熟练工。相对普工而言,熟练工和专业人才是企业最渴求的。羡慕嫉妒,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这大大激发了农民工的学习欲望。与此同时,有些农民工在求学路上又常常上当受骗。因此,能到正规的职业院校是他们的一大心愿。
  现实中,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又面临招生困境,招生缺口较大,相关职业院校若能面向农民工敞开大门,积极主动面向农民工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既可破解生源不足问题,又能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更多学习技能机会,缓解工厂方面的用工缺口,避免造成“不少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人,工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不负人间三月天。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应拓宽生源的多元化渠道,加强对农民工的对口培训等教育,满足这部分潜在的生源群体的需求。
  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建立灵活多元的学制,满足工人、居民、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再教育需求,相当一部分生源来自各社会群体,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学生都可在社区学院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学生可周末上课,可晚上上课,学校为其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提供全日制、非全日制、远程教育课程,而非所有人同一张课表。这些经验,值得省内职业院校学习。
(作者童其君,时评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