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以节日为契机,提升工匠职业荣耀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3月09日版次:02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浙江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郑亚莉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设立全国“工匠日”。目前杭州、苏州、咸阳等已经设立地方“工匠日”,日期分别为9月26 日、4月28日、4月27日。有必要将地方行为上升到国家行为。(3月8日《浙江工人日报》)
  大国工匠,国之栋梁,确实应该像记者、教师、医生、护士一样,拥有一个专属于他们的全国“工匠日”。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个工序的各个环节,看似平凡渺小,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比如,在近日揭晓的十位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无论是数控铣工秦世俊的“精雕细琢”、盾构操作工母永奇的“吃苦耐劳”,还是文物修复师郭汉中的“心灵手巧”、飞机装配工周琦炜的“刻苦钻研”,无论是货车司机成卫东的“持之以恒”,还是是火箭“心脏”钻刻师何小虎的“勇于创新”……可以说,他们都是研发、制造、建设、加工等领域的灵魂。
  工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财富,工匠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工匠精神——兢兢业业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德才兼备的职业品质,同样是一种难得的财富,有着重要的学习与传承价值。他们敬业,尽职尽责;他们精确,追求极致;他们专注,耐心执着;他们创新,发明创造。他们让“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精造”,再发展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他们中的一些出类拔萃者,也从具有“匠心”升华到具有“匠魂”。工匠精神是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职业精神、劳动精神。
  对于工匠及其工匠精神,我们党和国家近年来是高度重视的。远的不说,2021年9月,“工匠精神”被纳入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的精神指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在这一背景下,设立全国“工匠日”,实在是大势所趋。
  虽然目前杭州、苏州、咸阳等已经设立地方“工匠日”,但不是普遍性动作,在提升工匠的职业认同、增强工匠的职业自豪方面,不能缺少全国性行动。虽然如今在评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奖项,但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力还是不够。让工匠们拥有一个专属的全国性节日,不仅能提升、增强工匠群体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还可使这个节日成为全社会尊重工匠、关爱工匠、学习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引导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如果设立了全国“工匠日”,更要确保工匠们过好该节日。比如,在“工匠日”当天,给绝大多数工匠放一天假,让忙碌紧张的他们放松放松。又如,在“工匠日”前后,面向社会评选表彰宣传一批杰出工匠,让他们在广播中有声,在电视中有影,在报刊中有文,在网络中有言;分多批组织杰出工匠进机关、进社区、进厂矿、进职业院校宣讲自身事迹,激励与呼唤更多工匠与工匠精神……总之,要在“工匠日”前后,营造社会氛围、凝聚精神内涵、扩大社会影响。      (作者何勇海,时评人)

下一篇:“网络烂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