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跨越海峡来追梦 有机种茶浑不倦

来自台湾的张国辉扎根河源市和平县20多年,不仅是茶业专家,更是远近闻名的农业顾问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4月06日版次:03

  张国辉每天都要到茶园查看。 谢进扬 摄

  南方农村报记者 欧晓嫦

  离河源市和平县金稳有机茶场的春茶开采不到半个月时间,张国辉每天都要到茶园走一走,仔细看看茶叶的长势。这里种植的都是从台湾引进的软枝乌龙,经过长期的试验后,有六七个品种落地生根,绵延成如今面积约1200亩的有机茶田。
  每年,金稳茶场的春天从朵朵樱花绽放开始。张国辉会在茶室里慢悠悠地泡上一壶茶,款待从天南地北前来赏樱踏春的游客。从茶的历史,到茶树的分类,再到茶的成分、有机茶的种植理念,关于茶的一切,这位古稀老人娓娓道来。
知天命 建茶园
  1985年,30多岁的张国辉从台湾回到内地寻找商机投资。在此之前,他在台湾的农耕队接受了多年农事训练,曾到泰国、缅甸、越南等地教当地人改种高经济作物,也曾到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地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和生产技术。
  “一生其实很短。”年轻时走过全球多个地方,正值壮年在商业上取得不错的成就,但张国辉并不满足,“辛苦了大半辈子,50岁以后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农业是他的专长,他希望能在内地找个地方开农场,从事有机农业,“特别是有机茶业”。
  1999-2000年,张国辉走访海南、浙江、福建、贵州等地,遍寻茶叶种植基地未果,后在和平县台办工作人员的引荐下,他来到青州镇。青州镇重峦叠嶂,海拔800-1200米,素有“和平屋脊”之称。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0%,终年云雾缭绕,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为种植茶叶提供了绝佳条件。
  张国辉相中了这个当时没人愿意投资的地方。他把在深圳发展得如日中天的工厂交给自己的亲友管理,和妻子收拾行囊,一头扎进了深山。“那时的青州镇公路还没有开通,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披星戴月,抵达青州已是深夜,当看到青州镇政府工作人员帮忙准备好住处并一直等候,张国辉无比感动,“到镇上的时候看到有一盏灯在等着自己,当时心里真的是感触很深。”
  2001年,张国辉正式成立河源金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投资了1800多万元,引进种植台湾高端茶种2000多亩,兴建茶叶加工厂房3000多平方米。一连串数字,见证了他的执着和毅力,也是他梦想的雏形。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他将毕生所学及心血都浇筑在这片土地上。
寻规律 运匠心
  “有什么问题,问他就对了。”提起张国辉,当地人几乎无人不知。他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大规模种茶第一人,而且是远近闻名的农业顾问。种茶、种水果、种樱花……这位来自台湾的老人,从来到青州开始,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农户。
  得益于年轻时的学习,张国辉发展有机农业的步伐一直走在前列。“农业是寻找大自然的规律,最高等级是‘有机’。开发这个茶园就是以有机为出发点。”2007年,张国辉拿到了茶园的有机认证,也拿到了中国第一张乌龙茶产品有机认证。
  在金稳茶场,上千株樱花树、桂花树、五叶松等树木郁郁葱葱,在茶园套种花木,有一定的遮阴作用,也能吸引众多鸟类前来栖息。“这些鸟不仅会给茶叶捉虫,还会给茶山带来天然的肥料,从而进一步改善茶园的生态气候。”
  “很多人以为,有机种植就是撒撒有机肥就好了,其实并不是。”在张国辉眼里,有机种植是让生态链良性循环的种植方法。地下的部分,要长期保持茶园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蓄水能力;地上的部分,要使茶园里的益虫和害虫达到自然生态平衡。这些是有机种植里的关键。
  发酵过的鱼、鸡蛋、牛奶,以及豆浆、豆渣等,都被张国辉用作有机肥料。他还曾把牛奶喷洒在茶叶上当“农药”,让害虫喝牛奶“撑死”。这些看起来有点异想天开的技术,被当地农民津津乐道。
遍钻研 精制茶
  把茶树种好,把茶园管理好,未必就能出好茶。在制茶方面,张国辉跟着从安溪请来的制茶师傅,从萎凋开始学起,一步步悉心钻研。“要做出一泡茶,实际上我们起码得喝20泡茶,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把控,质量才不会忽高忽低。”为了将一片片青翠欲滴的鲜叶做成色香味俱全的好茶,在忙碌的制茶季,张国辉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种茶20多年,生产的安心铁观音、高山红乌龙和东方美人茶等茶叶产品获奖无数,张国辉也亲眼见证了青州镇的变化:硬底化道路从无到有,一个个茶叶加工厂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过上了殷实的生活。茶业成为当地主导的特色生态农业产业,2020年,青州镇星和村(茶叶)被列入广东省“一村一品”名单。
  张国辉每天都要到茶园查看。                           谢进扬 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