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清明:万物清净而明洁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4月06日
版次:
12
泡桐花是清明节的节气之花。 视觉中国供图
视觉中国供图
清明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兼具节日身份的节气,是过去清明、上巳、寒食三个节日的“三合一”版本。在农业生产中,清明是个重要节气,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说法。2023年度清明节气的时间从4月5日到4月19日,涵盖“桐始华”“田鼠化为鴑”“虹始见”三个物候。
清明一候:桐始华
三春之景到清明绚烂至极,却也意味着春逝将至。作为清明的节气之花,桐花的开放有一点悲欣交集的意味。
据说桐花开放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这也是冷暖空气“大战”的结果。有谚语说:“放牛娃儿不要夸,还有三月冻桐花。”说的就是桐花的开放意味着倒春寒——待其花期一过就不会再冷。
桐花究竟是什么花?白居易《寒食江畔》诗云:“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从花期、外观描述等方面综合分析,属于清明的节气之花该当是泡桐。泡桐是一种喜光的速生树种,原产于中国,有白花泡桐、楸叶泡桐、兰考泡桐等种类。
因为生长迅速,十几年树龄的泡桐比同龄杨树的直径要大一倍,但生长时间长了,树干会出现中空的情况。它的材质轻软,容易加工,同时耐酸、耐腐、防湿、隔热。也因为长得快,泡桐富集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很强,目前已有人开始开展利用泡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实验。
泡桐的花语,是永恒的守侯和期待你的爱。与花语一样隽永优雅的是泡桐的外观。它树姿优美,花开时节,淡紫和粉白的花朵如云雾般遮罩弥漫,清风吹过,铃铛似的花儿随风拂动,散发出清甜的香气。那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惊心动魄,沉静而热烈,活泼又肃穆,一如这悲欢交织、乍暖还寒的清明节气。
清明二候:田鼠化为鴽
“春风漾漾吹花影,一任东郊鼠化鴽。”鴽是鹌鹑类小鸟,古人认为鼠属阴类,鴽是阳类,清明时节阴消阳长,阳气日渐旺盛,田鼠为了躲避烈阳之气,就会化为鴽鸟。
古人为什么把田鼠和鹌鹑,两个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种扯到一块呢?这是因为毛色相近引发的误会。对田鼠来说,随着春季的到来,鼠窝里的余粮减少,此时恰是它们极力搜寻食物的时期。而对鹌鹑之类的小鸟来说,春天是它们繁殖后代的季节。鹌鹑生性善于隐匿,白天喜欢躲在草丛、灌木丛中休息,其灰色花纹的外表让古人误以为它们是由田鼠“变身”而来。
中国是鹌鹑的主要产地以及饲养鹌鹑最早的国家之一。不过,虽然中国驯养鹌鹑的历史悠久,但人们最初驯养鹌鹑的目的并非为了食用,而主要是为了赛斗和赛鸣,因为鹌鹑虽然圆圆胖胖,看起来憨态可掬,却生性好斗。因“鹌”与“安”谐音,鹌鹑还有平安吉祥的象征之意。自战火频仍的宋代起,不起眼的鹌鹑登上了艺术殿堂,形象多次出现在宋人的花鸟画上,鹌鹑纹亦成为宋代花鸟画的流行元素。
当今中国境内主要生活着两种野生鹌鹑:普通鹌鹑和日本鹌鹑,以后者居多。业已成熟的饲养业中使用的主要是外来品种的鹌鹑。鹌鹑的野生种群虽然分布范围广,但因为栖息地丧失、降水量减少、旅游影响、道路发展等原因,分布区域碎片化,被认为有着数量减少的趋势。
清明三候:虹始见
“虹桥始见雨初晴”,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初霁之时。多雨的清明节气为它的登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这就是彩虹。
若光在水滴中多反射了一次,也就是光经过了“折射—反射—反射—折射”才被人看到,那么彩色光波的排序会反过来,这时就将出现“双彩虹”,上层那道同心但较暗的“副虹”被称作“霓”,霓和虹加起来组成了“霓虹”。
此外,古人之所以在清明时节观察到彩虹的存在,除了和清明多雨的气候有关,还和当代人非常关注的一个因素——空气质量密切相关。彩虹的亮度和绚烂程度依托于光线的折射和反射,如果空气中满是尘埃、雾霾,就好像镜子蒙了尘。多雨的清明正是天清地明之时。城市污染的加重,则会让彩虹的出现变得非常稀罕。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越来越敏感,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大,“彩虹回来了”开始成为空气质量好转的美丽标志。
□李蔚
上一篇:
大熊猫爱吃铁?
下一篇:
詹园
上一篇:
大熊猫爱吃铁?
下一篇:
詹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