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反腐”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4月13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日前,辽宁省营口市纪委监委通报2起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盖州市西海街道动迁办原负责人宋兴柱(已退休)、原大石桥市水利工程移民办公室副主任常久云、原移民管理科科长周洋等17名涉案人员被依法判罚查处。(4月8日新华社)
  @余志勇:再强有力的制度,如果监督检查不到位,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要防止出现“制度空白”就得压实“纪在法前”,真正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让党员干部心怀戒惧、行有所止。抓好“三资”公开公示到位,规范运行“三资”资金,便于广大群众监督,让“透明账”进一步变成“明白账”。
  同时,有助于有效规避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上的随意性、盲目性,保证涉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将其用到该用的地方,用法治护航,辅以有力监督,定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中向好发展。
  @孟繁哲: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很多时候都是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的。当前,吃拿卡要、优亲厚友、雁过拔毛、截留挪用等“微腐败”存量尚未完全清除,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在个别地方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多、资金投入大,容易招来“蝇贪”“蚁腐”,农村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领域成为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易发多发地带。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务必坚持严的基调、采取严的措施,大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基层群众真切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向学笙:落实工作不用心、不务实,做起事情不担当、不用力,玩忽职守不作为,任性用权乱作为……这些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权力观异化、政绩观扭曲、事业观偏差,必须深挖根源、找准症结,精准纠治、增强实效。事实证明,紧盯反复性顽固性、改头换面、隐蔽性问题,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就能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
  万事作于细,重于实,成于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不久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乡村振兴领域作风建设问题作出部署。越是任务艰巨,越是需要以严明的纪律和过硬的作风作保障。以务实、扎实的作风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把思想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能干事”上,把力量凝聚在“干成事”上,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成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