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乡村建设“景观化”之风可以休矣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4月13日
版次:
02
| 快评 |
乡村建设一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然而,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片面“景观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会导致农民财产的浪费,甚至会劳民伤财。去年9月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逐县逐乡逐村摸排“门墙亭廊栏”等景观建筑,避免基层景观建设脱离实际、效仿攀比、劳民伤财。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脏乱差面貌明显改观,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然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随着各类项目纷纷上马,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
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让当地乡村更加“美丽”,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人造景观。比如,有些人烟稀少的村庄,却耗费巨资建景观栏;有些乡村更是热衷于修建奢华亭廊、修景观墙,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起到瞬时的美化作用,但是这些项目都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来维护和更新。而这些资源的投入却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或社会效益,从而使得乡村发展缺少可持续性。因此,在进行乡村建设时,应该注重节约成本,避免让乡村建设变成一种浪费。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为造景都是跟风而行。有些地方在进行乡村建设时会盲目仿效别处的做法,导致自己的乡村建设缺乏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有些乡村基础设施没有建好,却花费巨额资金建设奢华门(牌)楼。此类建筑毫无特色,不仅会降低当地乡村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也会让人们对从事农村建设工作失去信心和热情。因此,在进行乡村建设时,应该注重挖掘本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出有特色的乡村景观。
那么,如何遏制人为造景的风气呢?首先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建设项目的审查和监管力度,防止一些不必要或过度浪费的项目得到批准。同时,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资源匮乏的地区要鼓励实现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绿色生产方式等好处多多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环保型经济;其次是提高民众环保和节能意识,要让民众认识到过度“景观化”不仅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因此,政府和社会公众要共同努力,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实际效益,并避免盲目跟风、劳民伤财的情况发生。
不管怎么说,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进行乡村建设时,必须注意避免人为造景的倾向。应该注重节约成本、保护当地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民众环保意识,以此推动可持续发展。 (作者叶雨,媒体人)
上一篇:
实现全国人民 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下一篇: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要将工作做在前面
上一篇:
实现全国人民 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下一篇: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要将工作做在前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