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近视”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4月18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了《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明确提出,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并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人民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4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丁家发:呵护孩子“心灵的窗口”,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方面,广大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适当干预,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避免不良用眼行为,还要保障孩子的睡眠和营养;另一方面,学校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改善教室的视觉环境,加强科学用眼护眼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坚持学生每天做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此外,各地医疗卫生机构还应联手学校,为学生建立视力档案,并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对出现近视倾向的学生,及时帮助矫正让他们恢复正常视力。
  近视率纳入绩效考核仅是手段,最终目的是降低近视率,逐步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整体水平。但落实这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应严格按照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对执行不力和考核未达标的政府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必须动真格严肃问责,才能取得实效。同时,也要公布考核指标和考核结果,防止一部分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为应付考核,在考核材料和统计数据上“做手脚”造假。
  @王军荣:当下,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近视并不以为然,觉得孩子近视了,戴眼镜也没有什么。有的家长甚至觉得近视是可以治愈的。当自己脱不开身的时候,将电子产品作为孩子的“电子保姆”,还觉得轻松无比,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家长的“短视”也是一种“病”,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是一剂“良药”,有望从多个方面推动家长履行责任。
  防控近视,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等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起到关键性作用,近视防控有望进入“新层次”。
  @丁慎毅:如何落实好政策?首先需要在政府考核上综合施策,既要通过“双减”减轻学生的用眼负担,更要扭转义务教育应试导向,不再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与教师教育教学,而是要依法按“五育并举”的要求保障教育投入,并且监督学校依法办学,把自主权交给学校,把办学质量交给专业机构进行评价。
  其次,需要加大对政府部门的考核力度,细化问责措施。要直接跟政府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利益和责任挂钩,倒逼部门和每一个工作人员更重视,防止部门转嫁压力。在这方面,上海、湖北等地的做法值得借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