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广东茶叶12221市场体系建设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香港青年耕山九年 乐当大湾区新农人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4月18日
版次:
03
余威扎在怀集的茶山里,打拼出自己的事业。 受访者供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欧晓嫦
4月中旬,肇庆市怀集县新岗茶场的春茶正式开采,余威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从怀集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东北蜿蜒行驶约60公里,才能到达盘踞在大稠顶中的新岗茶场。大稠顶海拔1626米,是肇庆最高峰、广东十大高山之一。这里植被丰富,云雾缭绕,为种植冻顶乌龙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
如果没有来怀集种茶,余威的生活应该跟很多香港的同龄人一样,西装革履,出入各大写字楼。然而一切在2014年发生了转变。在“一份职业还是一份事业”的抉择当中,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从日渐年迈的父亲手中,接过了怀集高山青农产品有限公司以及新岗这片茶场。
从国际都市到高山茶园
父亲自1993年起,在怀集县投资了700亩茶园,办起了茶企。但20年来,余威从未真正踏足茶山。2014年,余威拿到录用通知书,即将成为一名香港公职人员。父亲给他出了一道选择题:“你是想要选择一份去内地打拼的事业,还是一份香港稳定的工作?”
香港长大,求学加拿大、广州,除了咖啡文化的浸润,余威的生活里,还时常伴有父亲茶桌上那杯乌龙的茶香。最终,余威选择了事业。
回忆起2014年刚到茶场时,交通和通信条件落后,与大城市的发达和便捷形成巨大落差,余威依然记忆犹新:“以前只知道品茶是一件乐事,但自己真正开始做茶之后,才发现其实是很枯燥的。”
从零开始到半个老师傅
第一次上茶山,余威看到一些茶树根深叶茂、茎杆粗壮,另一些则完全不同,工人告诉他这是因为肥料的配比不一样。为了了解施肥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每一次工人上山施肥时,余威都会跟着去。白天在山上学习茶园管理,晚上在车间熬夜守着新茶出锅,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摸着石头过河的余威在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现在我自己也成了半个老师傅了。”余威笑道。
传统工艺制茶,非常考验感官的真功夫。“要靠手摸,要用鼻子闻,才能判断茶青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每道工序与工艺是否达到要求。”每到做茶季,人要紧紧跟着茶的状态走,也是余威心里最紧张的时候,即使到每一批茶叶快要完成时也不能放松。“在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前的半个小时,每隔几分钟试喝一次,味道都会不一样。”余威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以红茶为例,冲泡出来汤色透亮,酸度涩度大大降低,甜味以及花香果香开始显现,这个时间点就要开始立刻去烘干。“像这样的胶桶,做茶的时候每天要喝够四大桶。”他指着茶厂里一个15升的胶桶说。
从一腔热情到专业管理
带着刚接手茶园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腔热情,并将热情化为专业,余威踏踏实实地在茶山里待了9年,逐渐获得员工的信赖。在他们的眼里,这个香港小伙丝毫没有架子,不像一个老板,反而更像一个朋友,对他们特别照顾。
这个年轻小伙带来现代管理理念。余威将过去的5个茶园整合、优化为2个茶园,减少采摘时间和成本,从而进行更精细的管理。为了应对目前传统茶市场的激烈竞争,他寻求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沿用乌龙茶的造型工艺制作出炒烘结合的珠形绿茶,其圆紧成珠,颗粒重实,比一般的绿茶耐泡,获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这个年轻小伙为村民带来增收渠道。余威将茶园面积扩大到1200多亩,年产茶量达25吨,用实际行动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增收致富。企业一年创造约200个岗位,覆盖了当地四五个自然村,给村民带来约1万元的年收入。
经过多年发展,“新岗茶”已拥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几大系列合计8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成为怀集县乃至肇庆市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曾多次代表市、县参加农业博览会和展销会,获奖无数。
从香港人到大湾区新农人
随着新岗茶场的运营逐渐步入正轨,作为大湾区新农人典型,余威经常会给青年朋友分享自己从事农业的经验。他认为,农业的确是“重资产、高风险、低回报”的挑战,但农业的范畴也非常广,农业与旅游、研学、康养等叠加,发展前景大好。
近年来,肇庆将特色效益农业与生态观光旅游业有机结合,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前来创业落户。“好的平台自会聚沙成塔,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回乡发展。”余威认为,大湾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年轻人到农村去创业,对一个地区的影响是很大的。建议大家多点到乡村走一走、看一看,在对比中去感受中国乡村的美好、农产业的潜力。”
除了是一名茶人,余威还是肇庆市、怀集县政协委员。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他认真履职,结合自身所学积极建言献策。在政协怀集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他建议以农业为核心,围绕“科普”“体验”“主题农场”三个重点开展系列活动,让港澳青年参与交流,认识农业、体验农村。
目前,余威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在他今年的计划里,还要去浙江考取国家高级评茶员证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茶相伴的日子,他挥洒汗水,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为新时代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厚的答卷。
余威扎在怀集的茶山里,打拼出自己的事业。 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梅州开山种茶廿载 台商父子传承匠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梅州开山种茶廿载 台商父子传承匠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