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18岁女生腹痛半年查出结肠癌
4K腹腔镜手术“无痕”切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4月22日
版次:
10
4K腹腔镜手术场景。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通讯员 孙瑜 乔钰涵 张灿城
大一学生小敏(化名)近半年频繁腹痛,并逐渐加重,近日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意外查出升结肠恶性肿瘤。该院胃肠外科一区杨景哥主任团队为其进行4K腹腔镜手术,精准切除肿瘤,同时进行了淋巴结清扫。因采用美容缝合,创面恢复后基本看不出手术疤痕。目前小敏已恢复进食,顺利出院。
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报告,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年均增加1.2%-2.4%,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专家表示,不同于老年组患者,年轻组肿瘤分期更晚、分化程度更差、对化疗响应率低,因而诊治困难。提醒有消化道疾病或结肠癌家族史人群,应重视早期胃肠镜筛查。
腹藏巨瘤隐痛便秘
18岁的小敏是广州一所高校的学生,跟许多初入大学的新生一样,享受着快乐的校园时光,难免“放飞”自我,经常熬夜,沉迷手机,睡懒觉错过早餐,偏爱油炸食品,奶茶更是一杯接一杯,平时也不爱运动,属于资深宅女一枚。
近半年来,小敏总觉得右下腹隐痛不适,开始能够自行缓解,也没太在意。后来,她出现便秘的症状,右下腹疼痛也越发明显,发作频繁,精气神大不如前。她以为是阑尾炎发作,便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检查结果出乎意料,肚子里竟然藏着一个巨大定时炸弹——最大直径达8厘米的升结肠恶性肿瘤!
这个偌大的肿瘤已经造成小敏不完全性肠梗阻和中度贫血,便秘、腹痛和无力都是肿瘤逐渐“侵蚀”身体的表现,必须抓紧手术。
腔镜手术精准扫癌
胃肠外科一区杨景哥主任团队对小敏进行了充分的营养评估和术前准备,术中通过腹部的4个小孔,在高清4K腹腔镜下,完整显露升结肠巨大肿瘤。肿瘤已穿透肠壁浆膜,侵犯肠周脂肪,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穿孔危及小敏生命。经过近4个小时的精细操作,小敏的肿瘤和受侵犯的肠周脂肪被完整切除,同时进行了淋巴结的清扫,防止可能出现的淋巴结转移。
杨景哥医生团队还为小敏进行了美容缝合,创面恢复后基本看不出手术疤痕。据测量,手术切除的肿瘤大小为8×8×7厘米,术后病理提示恶性程度极高的中低分化腺癌合并粘液腺癌。好在清扫出来的80枚淋巴结无一存在癌转移,获得根治性切除。
小敏术后第1天便能进食和下床活动,随后顺利出院。据了解,后续她还需要进一步化疗。
控制“甜”“肉”饮食
为何年纪轻轻就患上肠癌?杨景哥表示,年轻人结直肠癌高发,除了遗传因素影响,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如粗纤维摄入减少,精细加工食物、油炸烧烤食品摄入增加。此外,久坐缺乏运动、肥胖等也被认为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2022年《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很多中国人,特别是40岁以下年轻人罹患大肠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泛摄入“甜”“肉”饮食。其中,“甜”主要指富含加工糖的食品,而“肉”则指红肉。
年轻结直肠癌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小敏的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可能罹患遗传性大肠癌。目前,她的直系亲属听从医生建议,已经进行了胃肠道、妇科等相关系统肿瘤的筛查。
杨景哥指出,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日夜颠倒、作息不规律成为年轻人的常态,许多人对于自身健康意识较为薄弱。建议50岁以上成年人应当尽早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本人有消化道疾病或结肠癌家族史,首次筛查年龄需要进一步提前。
肿瘤早诊早治能够极大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数据显示,早期大肠癌5年存活率超过90%,而出现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5%。
4K腹腔镜手术场景。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癌谱公布 粤鼻咽癌高发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癌谱公布 粤鼻咽癌高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