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6版: 产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邱文庆:退伍老兵成农机“尖兵”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4月25日
版次:
06
邱文庆摸索出一套适合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方法。 受访者供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杨志建
岭南四月,在河源市龙川县龙母镇的邱文庆找不到闲暇的感觉。
在早稻插秧后,邱文庆正跟农时争分多秒,保障早稻稳产高产。眼下,他时刻关注着合作社的百亩稻田,以及周边村镇上千亩水稻的长势。
凭借过硬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十里八村的农户多会找到邱文庆做农活。他外出参加全省农机技能人才培训班,电话响个不停。“这几天有农户需要无人植保作业服务。”邱文庆说。
作为全省319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里的农机手之一,需要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来、冲得上去、管得了用,这对于军人出身的邱文庆而言不在话下。邱文庆感受最深的是“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吃苦,能坚持。”
1980年,邱文庆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渴望走出小山村,看看外面的世界。1997年,他提交了参军申请。“通过了!”邱文庆回忆,那天傍晚,龙母镇武装部的工作人员带来好消息,他激动得整晚睡不着觉,畅想部队的生活。
从部队转业后,邱文庆在大城市打拼过。8年前的一次聊天,让他一头“扎进”稻田里和水稻为伴:一名承包农田的同乡遭遇经营困境,近百亩的农田面临丢荒。“看着这么多良田变成荒地,怪可惜的。”他毅然从外地回到家乡。
之后,邱文庆满脑子想的是,怎样种好水稻,如何卖出好价格。
过往部队里的生活让邱文庆学会稳扎稳打。“最开始接手种田的时候,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也没有插秧机、收割机,那时候对种田也没有什么概念。”他说,“这几年来,政府都很关注我们,政策比较倾斜,支持力度也很大,购置农机方面都能拿到一些补贴。”
2017年,邱文庆成立龙川县众志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后来,合作社成长为省级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各种农业机械设备一应俱全,基本实现育秧、插秧、灌溉、收割、运输、烘干、加工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的水稻耕种面积也从最初的9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
河源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农业,经过多年实践,邱文庆摸索出一套适合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方法:“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一方面,合作社可以以服务主体的身份,通过跨区、跨村镇作业等方式,带动落后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同时增加服务收入。另一方面,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在农机具、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的优势。
每年,邱文庆带领的服务队开展机耕服务5000多亩、机收服务8000多亩、机械化烘干稻谷1200多吨、机械化碾米600吨。2021—2022年,邱文庆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开展撂荒复耕复种面积2000多亩。
如今,邱文庆从一名退伍军人成长为职业新农人、致富带头人。2021年,他入选了全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2022年,再次获得“全省十大最美基层农机使用一线专家”称号。
邱文庆表示,接下来将积极发挥退役军人忠诚果敢的担当精神,扎根基层农村,大力推广水稻科技种植技术,带领更多的农民走向致富的道路,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邱文庆摸索出一套适合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方法。 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黔菜”出山 甜了老广餐桌
上一篇:
下一篇:
“黔菜”出山 甜了老广餐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