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暗藏陷阱”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5月11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0基础就可以上岸”“两科3万元,不过全额退款”……近年来,参加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人员不断增加,由此引发了相关培训热。虽然培训费动辄上万元,但大量考生仍趋之若鹜。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培训机构广告宣称的“0复习保过”服务往往涉嫌诈骗,而“透题”或帮助现场舞弊的行为则更可能涉及违法犯罪。(5月9日新华社)
  @童天:问题的根源不是“培训”本身,而在于不良机构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监管漏洞,抓住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的迫切需求,通过“虚假宣传”和“虚假培训”进行牟利。
  为此,需要针对教育培训类广告要细化专项法规、细则,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由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监督落实信息平台的审查职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同时,要加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特别是帮助青年群体客观认识自身兴趣、需求、能力特征等,通过正规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此外,通过不断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就业创业机会,引导青年群体到急需紧缺的领域就业创业,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开展正规、专业且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增强职场适应力。
  @刘龙龙:我们明明清楚“零基础月入过万”这样的培训课程可能不会是真的,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会去报名这些课程呢?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大学生和宝妈经受不住“低成本高回报、零基础月入过万”这样的宣传字眼,期望学完课程后可以赚大钱。他们可能存在侥幸心理,也可能是为了赚钱减轻家庭负担,这些心理让他们在培训机构的诱导下一步步走进陷阱。另一方面,我国在教培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这些培训机构钻法律漏洞来赚取黑心钱。乍一看,这些培训机构各种证件执照一个不缺,招生培训也合法合规,但学员学完之后就感到被骗了,投诉也没有作用。
  熟悉培训行业的人都知道这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赚钱的就是教别人怎么赚钱”。很多课程的老师都是刚学完课程就开课教别人,这类人在教培行业不在少数,他们的课程质量自然不用赘述。我们在选择副业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谨防被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