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海南虾苗场弧菌暴发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5月18日
版次:
07
气温回升加快了病害暴发,虾苗出苗率明显降低。
南方农村报记者 莫景文
近日,记者从海南多家苗场及虾病检测机构了解到,4月底至5月初,受到外源海水水质不稳定影响,从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至会文镇一带约有70家虾苗场生产不顺利,主要是幼体在蚤状幼体期间“起丝”,损耗过大。在多家苗场送检的样品中,还检测出多种弧菌类、肝肠孢虫和虹彩病毒等,或将造成5月中旬海南供应北方外塘市场的高抗苗紧缺。
随着5月中旬气温逐渐上升,北方外塘对虾养殖陆续进入投苗阶段。目前海南涉事苗场生产情况已好转。加上北方苗场的虾苗也陆续上市,北方虾苗市场供应紧缺的局面或将得到缓解。而在南方珠三角地区,最近低温与暖湿气候交替出现,阴雨连绵天气易诱发对虾养殖病害,珠三角市场对虾整体发病率超3成,江门大鳌等部分区域发病率超过5成,主要是虹彩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和高致病弧菌等,虾农需要加强病害管理工作。
约70家苗场受挫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涉事虾苗场约有70家,主要集中在海南东线,分布在翁田镇至会文镇一带。几年由于台风较少,海水交换也较少,受到4月底至5月初这段时间天气及海水环境变化的影响,育苗的外源水质波动较大,气温回升加快了病害的暴发,虾苗在育苗期出现不少损耗,出苗率明显降低。
“虾苗主要是在蚤状幼体变态不好,做不出苗。”海南文昌一虾苗场负责人李明表示,这次涉事的苗场以会文镇烟墩村较为集中。4月底至5月初,育苗期间海水水质变差,育苗过程中对虾幼体损耗大,一部分虾苗场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高致病性弧菌、虹彩病毒等。
“4月份,公司在海南的检测站检测约3580个样品,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哈维氏弧菌、高致病性弧菌病(俗称“玻璃苗”)的检出率分别为39.51%、38.53%、8.19%。”广东海盟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盟”)检测部负责人陈默告诉记者,这些样品其中90%以上是海南对虾育苗场送检的,其余一部分来自虾农。除了弧菌类,送检的样品中还检测出肝肠孢虫、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虹彩病毒等。
北方市场一度缺苗
据了解,文昌的水域水质、盐度非常适合育苗,这里的虾苗产量一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近30%,占海南全省虾苗产值的80%以上,是海南最大的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基地,被誉为海南“虾苗谷”。尽管近年来受到环保拆迁影响,文昌至今仍有上百家虾苗场,主要供应北方市场。
近年,北方外塘投苗的时间越来越集中,一度造成文昌的苗场供应高抗虾苗到北方较为紧张,海南不少苗场纷纷在投苗高峰期前生产“备货”。“4月底至5月初,虾苗场生产不顺利,由于订单较多,一度造成供应北方市场的虾苗紧张。”李明说。
而在文昌市铺前镇,该海区的水质比较稳定,附近的苗场生产比较正常。海南劲龙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秋卫告诉记者,当前是高抗苗生产高峰期,公司4个育苗基地正常生产普瑞莫高抗虾苗。平时水处理系统各方面很重要,公司要把苗场的生产做好,确保投苗高峰期有苗供应给客户。”
对虾发病率超三成
4月份是一年之中天气变化较大的时期,也是对虾养殖投苗、进入生产旺季的关键阶段。除了海南的虾苗生产受影响外,珠三角地区低温与暖湿气候交替出现,易诱发对虾养殖病害,给正常水产养殖生产和病害防控带来较大难度。
海盟新会检测中心的检测数据显示,4月份珠三角送检样品(成虾和底泥)检测出高阳性率,其中成虾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达到52.59%,高致病性弧菌病检出率为27.34%,底泥虹彩病毒检出率达35.04%;虾苗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达19.05%,肝肠孢虫检出率约为8%。“4月份的副溶血性弧菌和高致病性弧菌病的检出率,与3月份相比还是居高不下。”陈默建议,养户放苗前对苗种、池塘底泥和外河水源进行送样检测,提前预防病害的发生。
5月上中旬,珠三角地区阴雨连绵,多种弧菌暴发,对虾出现肠炎吃料减少。随着气温升高,一部分养户在养殖过程中拆棚,造成对虾应激较为剧烈。珠三角市场对虾整体发病率超3成,江门大鳌等部分区域发病率超过5成,主要疾病是虹彩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和高致病弧菌等诱发。随着虾农养虾技术和病害防控意识的提升,虽然对虾整体发病率较高,但排塘率相对减少。
接下来,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多地对虾投苗养殖将进入高峰期。由于雨水天气逐渐增多,对虾养殖的病害发生率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业内人士建议,虾农在养殖过程加强病害防控,确保养殖顺利。
气温回升加快了病害暴发,虾苗出苗率明显降低。
上一篇:
下一篇:
小龙虾已降价
上一篇:
下一篇:
小龙虾已降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