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谐音梗的秘密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5月25日版次:13
| 民间语文 |
  谐音梗是当下公共交流中的一种常见语言技巧。每年的网络流行语评选,也少不了“谐音梗”的加入:2020年的“集美(姐妹)”,2019年的“雨女无瓜(与你无关)”,2018年的“冲鸭(冲呀)”,2017年的“笔芯(比心)”,2016年的“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谐音梗貌似最近几年才红火起来,其实背后的语言学原理并不新鲜。语言使用要遵循经济原则,语言符号不可能做到一个语音形式对应一种意义,往往存在同音多义的情况。这就催生了大量的谐音现象,最常见的恐怕就是双关——使用一个形式却同时具有两重含义。刘禹锡脍炙人口的《竹枝词》就用到了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音“情”,既表示天气的变化,又代表了感情的起伏,意味悠长,耐人寻味。很多民俗中的“讨口彩”现象也利用了谐音规则,如藏在新房被褥里的“枣子、花生、桂圆、瓜子”谐音“早生贵子”。
  今天的谐音梗,同样也是利用一音多义的语言单位制造出来的,和之前的双关修辞和民俗谐音本质相同,用法略有区别。首先,谐音梗往往只有谐音,没有双关。也就是说,字面意义本身没有表达价值,只是利用同音关系带出隐藏的意思。比如“镖局帮妖怪运送盐的时候需要很多辆马车,因为妖盐货重(妖言惑众)”,在这个谐音梗里,“镖局送盐”之类只是一个铺垫,是没有表达价值的,真正的表达重心在于谐音的“妖言惑众”。这有点像谐音歇后语,比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此类谐音梗如果凝固下来,为大家所接受,也有可能会变成新的歇后语。其次,谐音梗没有民俗心理基础,既不是祈福也不是禁忌,只是一种语言游戏。比如网上流传的“土味情话”很多就利用了谐音梗,“三十晚上的鞭炮再响,都没有我想你那么想”,“响”谐音“想”,纯粹就是一个搞笑。
  汉语中的同音语素特别多,很容易加以利用,所以在当下的社会交流中,谐音梗的“制作成本”不高,已经成为日常交流的润滑剂了。不过,谐音梗容易说,好的谐音梗却很难造,有的谐音梗只是谐音而已,就很无聊,甚至有“恶趣味”的嫌疑。
  如何说出高明的谐音梗?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尽量利用遥远联想,把不相关的语义内容组合到一起,让人觉得异想天开,妙趣横生。比如“被你赞过的朋友圈,叫甜甜圈”,两个“甜甜圈”,一个是食品,一个是朋友圈,语义相去甚远,却巧妙联系在一起,具有创新性。另一个就是向双关修辞学习,努力使字面意义和隐藏意义都和语境相关,就会使人觉得构思巧妙,含义丰富。比如牛年的新年祝福“牛转乾坤”,既有“鼠去牛来”的意思,又有“扭转乾坤”的意思,含义丰富。
□徐默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