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七旬阿婆血透“生命线”堵塞
溶栓+球囊扩张1小时复通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6月20日
版次:
12
术后次日叶阿婆恢复血透治疗。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张阳 张瑞
“患者内瘘堵塞超过72小时,已经形成血栓,需要紧急处理!”近日,年过七旬的尿毒症患者叶阿婆照常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没想到手臂“摸着硬硬的血管”,其实是血栓形成,内瘘血管严重“塞车”了!该院血管通路团队及时为叶阿姨实施手术打开闭塞的内瘘,挽救了她的“生命线”。
血透内瘘堵塞超72小时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透析患者最重要的血管通路,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
当天上午,叶阿婆像往常一样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透析。上机前护士对其内瘘进行评估时发现,叶阿婆的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震颤消失,不能闻及血管杂音。距上次透析已超过72小时,很大可能是内瘘已经发生堵塞了。
结果不出所料,超声检查提示,从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至肘关节全程血栓形成,局部无血流信号,最大部位血栓内径8-10毫米,伴长段的流出道头静脉狭窄。
“我们触诊发现,患者内瘘血栓部位僵硬,血栓体量较大,形成时间较长,PTA(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难度大。但是如果不尽快处理血栓和狭窄病变,患者内瘘将面临永久失功的风险。”该院肾内科主任杨琼琼教授表示,处理内瘘堵塞的黄金时间是6小时内,而叶阿婆内瘘堵塞已超过72小时,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血管通路团队只能“放手一搏”。
手术溶栓开通闭塞血管
血管通路团队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将叶阿婆收治入院。在胡波教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并对手术中的重点难点一一进行讨论,形成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由于叶阿婆内瘘血栓情况比较危急,入院不到两小时,血管通路团队便及时为她开展了手术。
考虑到叶阿婆的血管情况比较复杂,本次手术采用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溶栓术+球囊扩张术”的术式,以求将患者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得益于前期的充分准备,手术在1小时内完成,成功将叶阿婆闭塞的内瘘打开,拯救了她的“生命线”。
术后叶阿婆动静脉内瘘震颤恢复,超声提示流出道头静脉狭窄和内瘘血栓已解除,恢复正常血流信号,第二天已恢复血透治疗。
保护动静脉内瘘八要点
专家提醒,对于血透患者来说,维持内瘘通畅十分重要。保护动静脉内瘘,日常要做到“八个好”:
1.观察好。每天自我检查内瘘是否通畅至少3次,并对震颤强弱、范围及血管杂音进行动态比较;触摸血管是否变硬、有硬节;观察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
2.保护好。带内瘘的手臂需长期保持不负重(不超过5公斤)、不受压、不测血压,不带饰品。除血透外不行血管穿刺、静脉输液等可能损伤血管的任何操作。
3.止血好。透析结束后止血压力大小以皮肤表面不出血、手指下仍感觉到血管震颤为宜。止血后再次检查内瘘震颤无异常后再起床,离开血透室。
4.锻炼好。可选择散步、慢走、爬楼梯等(老人最好有人陪同进行),内瘘对侧手臂注意保护锻炼,以备不时之需。
5.清洁好。平时保持手臂清洁,可以在透析第二天涂抹刺激性小的护肤品,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但透析前一定要洗干净。
6.控制好(体重)。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3%-5%,或每天不超过1公斤。体重增长过快,透析时容易形成血栓或发生低血压,从而造成内瘘闭塞。
7.营养好。合理的饮食是血透患者保护肾功能、延长生命的关键。总体饮食原则为“二高二低,补调结合”。“二高”指高优质蛋白、高热量,“二低”指低磷、低钾,还要补充适量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C),注意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摄入量。
8.出现问题处理好。内瘘处如发现血肿瘀青,建议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有条件的可以适当照射红外线灯,但要注意距离,避免烫伤。如果发现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等异常迹象,不管任何时间,都要及时就医。
术后次日叶阿婆恢复血透治疗。
上一篇:
下一篇:
反复低血糖 胰岛素瘤作祟
上一篇:
下一篇:
反复低血糖 胰岛素瘤作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