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六旬阿叔急性心梗后心衰

植入“人工心脏”恢复生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04日版次:12

  张晓慎团队手术中。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通讯员 刘桦楠 张灿城

  60岁的邬叔在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频繁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即使在人工膜肺ECMO支持下开通了闭塞的心脏血管,还是因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进入终末期心衰阶段。近日,他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顺利接受了“人工心脏”植入,经过系统的术后治疗、护理,身体情况日渐好转,顺利脱离呼吸机进入康复状态。
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
  邬叔退休后从安徽老家来到广州生活,平时照看孙子尽享天伦之乐。就在今年3月底,广州天气开始变得闷热,正在吃晚饭的邬叔突然觉得有点头晕,随即一阵强烈的恶心感伴随胸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紧接着他便开始呕吐并大汗淋漓,家人扶着他坐下休息后仍不能缓解,便急忙将他送到附近医院就诊。
  到院后,邬叔已经开始喘不上气,医生一边完善检查一边进行气管插管,并快速将其推进手术室行冠脉造影。造影显示邬叔最重要的一条冠状动脉——左主干完全闭塞,术中医生虽然尽力开通了部分血管,但由于血管及分支的情况都非常差,呈弥漫性狭窄,他的血压也开始难以维持,频繁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生命垂危,手术很难继续进行下去。
  午夜时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护车载着心外科医生团队抵达手术医院实施医疗转运。半个多小时后,邬叔在ECMO支持下顺利转运,心律、血压逐渐稳定下来。
ECMO支持下开通冠脉
  虽然邬叔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但是未彻底解决冠状动脉病变,始终没能迎来转机。暨大附一院组建了由心外科、心内科、ICU、麻醉科、影像科、康复科等科室组成的MDT团队,围绕邬叔病情开展了全院大会诊,决定在ECMO辅助下尝试再次行冠脉介入治疗。
  手术非常顺利,术中将邬叔剩下的狭窄冠脉血管依次开通,术后第5天经过MDT团队评估,顺利撤除了ECMO。就在大家都认为邬叔的病情迎来了转机的时候,他的病情又开始出现变化。在准备撤除呼吸机之际,他再次出现心衰的表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血氧难以维持,肺水肿合并肺炎。
  “大多数心梗后的患者在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后心功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心外科张晓慎主任医师介绍,部分患者因为长时间缺血导致心肌大面积坏死,而心肌细胞又不可再生,容易转变为严重的慢性心衰。经复查床边心脏彩超发现,患者心脏的左室射血分数只有20%,连正常人的一半都不到!
  “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张晓慎指出,邬叔目前的状态如果不能快速得到改善,很快各种并发症就会接踵而至,危及生命,现在最适合他的就是“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为生命续航
  “人工心脏”即左心辅助装置,它安置在人体的胸腔内,可以帮助心脏将富氧血液输送到全身,辅助甚至代替心脏工作。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来说,“人工心脏”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听完医生团队的介绍,邬叔的家人们一致同意手术。张晓慎再次召集MDT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团队一致认为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人工心脏”,但患者手术前病情危重,术后恢复将会是一大挑战。
  4月10日,张晓慎团队为患者开展了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人工心脏”在患者体内也顺利运转起来。术后,邬叔在心外科重症监护室综合治疗持续了1个多月,身体情况日渐好转,最终顺利脱离了呼吸机进入康复状态,转出重症监护室1周后,邬叔就能下地活动了。“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邬叔竖着大拇指对着医生们激动地说道。
  “以前终末期心衰患者只有心脏移植一条路可走,可是供体短缺和对抗排斥药副作用的恐惧挡住了很多患者的求生之路,左心辅助装置技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趋于成熟,为心衰患者带来了福音。”张晓慎表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