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柑桔糖分含量越高上色越明显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7月06日
版次:
08
柑桔着色很复杂,涉及糖积累、花青素转化等一系列生化过程。
增强柑桔的外观着色是柑桔种植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增收的核心工作。具体该如何去做呢?先从柑桔的着色机理说起。
柑桔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色泽形成,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和种类有密切关系,同时色泽和色素组成也随发育期变化而变化。其中,类黄酮属天然色素,是构成柑桔黄、橙色的主要来源;番茄红素含量是评价柑桔类果实品质的重要依据。
果实着色的前提是果实的成熟,在成熟过程中有甜味增加、酸味减少、涩味消失、香味产生、色泽变艳等一系列生化作用。柑桔着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伴随着叶绿素的消失、糖的积累、花青素的转化等。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以下因素会影响到转色。
糖: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都为糖的代谢物,又是花青素形成配糖的必要成分,只有当果实内的糖分达到一定浓度时方能着色。所以病虫害危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早期落叶的,都会影响果内糖分积累,妨碍着色。
光照:光有助于色素增加,它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使更多的糖分流入果内;还可直接诱发色素形成。除了光强外,光质对果实的表现影响极大,其中以紫外线效果最好,可见光只有微弱作用,红外光几乎无效。紫外线促进着色的机理在于它能诱发乙烯的产生。一般外面比内膛果色好,同一果实阳面比对面色泽重,一般果比套袋内果着色浓。
温度:适当低温能加速叶绿素的分解和增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据研究以胡萝卜素、叶黄素着色的柑桔,它着色的最适温度为19-24℃。特别是夜间低温,可减少呼吸强度,增加糖积累,可使蛋白质合成减弱,促进色素的形成。
水分:土壤水分适当欠缺,可促使不溶性碳水化合物转为可溶性糖而有利着色,所以在后期要适当地进行控水管理。
营养:树体内氮素过多,有利叶绿素形成,并使其分解消失延迟,促进枝条生长,增加有机质消耗,减少糖向果内转移;钾对着色有良好效应,它与糖的合成、运转有关,并对氮的吸收有一定拮抗作用;磷能促进果实成熟,调节激素产生和激素平衡。
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会降低果实着色;乙烯、萘乙酸、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着色;芸薹素内酯、胺鲜脂可促进根系生长、促进光合作用、调节树体养分平衡,能使柑桔达到色度平衡、光泽度好。
在柑桔着色期,也要注意田间管理。
合理控制氮肥的使用,增施磷钾肥。对根系不好、树势偏弱的果树可地面冲施磷酸二氢钾或硝酸钾等,促进根系发育,补充树体营养。
果面开始转黄时,可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钙镁肥或含硼钼微量元素叶面肥,补充着色营养,加快色素形成,促进果实转色。
另外,根据时间适当选择着色剂。要求正常成熟的柑桔品种,不得使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慎用乙烯、萘乙酸等激素类促着色产品,根据树势选用芸薹素内酯、胺鲜脂等调节剂。
□农财网柑桔通
上一篇:
早稻开镰收割 湛江已近六成
下一篇:
双香型丝苗米 “青香优19香” 入选超级
上一篇:
早稻开镰收割 湛江已近六成
下一篇:
双香型丝苗米 “青香优19香” 入选超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