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阿伯腹主动脉膨胀似气球 特制支架介入隔绝保血管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20日版次:11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示意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张迅恺

  “医生,我血管里长了这么大一个‘瘤子’,要紧吗?”72岁的李伯(化名)近日因腹痛、腰背痛,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彩超检查显示巨大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动脉瘤。
  然而,动脉瘤并非通常所说的“肿瘤”,如不及时处理,血管扩张到一定程度就会破裂大出血,病情十分凶险。该院血管外科杨澄宇主任医师团队随即为李伯开展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通过微创手术植入支架,在解除巨大腹主动脉瘤威胁的同时重建髂内动脉,保留盆腔脏器的血供。
反复腹痛发现主动脉瘤
  据了解,李伯患有肾病多年,近来总感觉腹痛、腰背痛,以为肾病又发作了。腹痛一直间歇性发作,未见好转,家人觉得不对劲,便带着李伯来到广医三院就诊。经过彩超检查,发现他体内有一个10×10cm的巨大腹主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李伯随即被转入广医三院血管外科进行治疗。
  入院后,医生团队为李伯完善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发现他除了巨大腹主动脉瘤外,双侧髂动脉也有明显的扩张。
  广医三院血管外科杨澄宇主任医师介绍,正常的动脉壁就像一根弹性良好的皮筋,当出现动脉硬化时,血管变得松弛,在血流冲击下,薄弱的血管壁会向两侧扩张增宽,如同吹气球一样逐渐膨胀,形成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就像动脉血管上一颗炸弹,当它膨胀到一定体积时,随时有破裂的风险。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控制胸腹主动脉瘤进展,手术是最佳解决办法。
  “面对这种巨大的腹主动脉瘤,由于血管病变范围较大,累及双侧髂总动脉,如果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经常会封堵双侧髂内动脉。”杨澄宇主任介绍,由于髂内动脉血管供应大腿内侧、臀部肌肉还有盆腔脏器,如果髂内动脉完全封堵,会影响到李伯盆腔脏器的血供,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臀肌缺血萎缩、跛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结肠缺血、脊髓缺血、臀肌或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特制分支支架腔内隔绝
  如何帮助李伯解决病变,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封堵重要血管,减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成为手术一大难点。杨澄宇主任团队经过缜密思考与分析,为李伯制定了一项个体化治疗方案——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利用目前血管外科前沿的国产自制分支支架(IBD)技术,保留患者一侧髂内动脉,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大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在微创介入条件下,将覆膜支架送到病变的腹主动脉瘤内,让支架代替原来膨胀的血管,把扩张的瘤腔隔绝在支架外。“就像在膨胀的‘气球’里面放了一根管子,血液不再经过膨胀的‘气球’而是从管内流走,这样气球不会再膨胀,以防止瘤体破裂。”杨澄宇主任表示。
  在和李伯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杨澄宇主任团队按照既定计划为李伯实施了手术。由于李伯左侧髂内也存在动脉瘤,右侧血管虽然也有扩张,但扩张程度较轻,没有形成动脉瘤,因此医生团队选择重建右侧髂内动脉。
  术中,杨澄宇主任将特制的髂内动脉分支支架(IBD)通过狭窄的血管精准置入,成功隔绝了腹主动脉瘤。同时,栓塞了左侧髂内动脉瘤并重建右侧髂内动脉。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隔绝良好,髂内动脉显影通畅,成功为盆腔脏器保住了血流。李伯术后无明显不适,对这次手术效果十分满意。
吸烟高血压是易感因素
  据介绍,腹主动脉瘤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动脉硬化引起的动脉壁“老化”,在持续的血流压力下逐渐扩张。多发于老年患者,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吸烟、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是腹主动脉瘤的高危因素。
  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无特异性症状,多在常规体检中发现。一般通过胸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胸腹主动脉瘤。如超声确认存在胸腹主动脉瘤,还需要进行腹部CT血管造影,得到动脉瘤的三维重建影像。
  体型较瘦的患者,腹部有可能摸到搏动性包块,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腹痛、便秘、消化不良、腰背痛等症状。当腹主动脉瘤破裂,会出现剧烈腹痛、休克等严重症状。因此,发现腹主动脉瘤,应尽快就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