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女子连续坐车30小时险猝死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29日版次:07

  多学科团队紧急开展取栓手术。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通讯员 黄怡辛

  长途久坐不仅让人心情烦躁,还可能暗藏“杀机”。52岁的胡阿姨就因连续坐车30小时,到达广州后突然心跳骤停,倒地不起,险些丧命。经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多学科全力抢救,她才转危为安。
肺栓塞紧急介入取栓
  近日,胡阿姨与家人一起乘坐小汽车返回广州,由于同行人员较多,她只能蜷缩在角落里,途中感到胸闷,浑身难受。
  当天加上交通拥堵,一家人坐车30小时后才抵达广州。准备起身出车门拿行李时,胡阿姨却“砰”地一声倒地,怎么都叫不醒。家属见状,赶紧把她送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寻求帮助。
  入院时,胡阿姨已经没有了呼吸与心跳。省二医急诊医护人员立刻开始抢救,并通知心血管内五科(心脏重症科)进行急会诊。接诊医师听了家属诉说的情况,认为胡阿姨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坐车,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必须手术将栓子取出,才有一线生机。取得家属的同意后,导管室的工作人员迅速就位。
  心血管内五科(心脏重症科)副主任医师陈武奇在介入抢救方面经验丰富,他判断道,“患者经抢救虽已恢复心跳与呼吸,但血氧饱和度在气管插管辅助下只有67%,这个栓子应该不小。如果采用静脉全身溶栓,无法‘靶向’溶解肺动脉的栓子,当务之急是通过介入手术将血栓取出。”
  在有创呼吸机与升压药物的辅助下,陈武奇副主任医师为胡阿姨进行了股静脉穿刺,成功送入导管找到血栓的位置,利用机械进行负压抽吸。随着危害生命的血栓顺着管子被一点点抽离,胡阿姨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90%。经过2小时的多学科连续抢救,胡阿姨终于脱离了鬼门关,被转至心血管内五科(心脏重症科)病房继续治疗。
长途出行避免久坐不动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五科(心脏重症科)主任、主任医师靳文介绍,肺栓塞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80%。肺栓塞发病急、进展快,许多患者在没有明确诊断时已经死亡。这类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孕产妇、长期卧床患者、肿瘤术后患者、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人群,需要积极预防。
  他指出,胡阿姨的情况为常说的“经济舱综合征”,指的是搭乘飞机或其他交通工具时,乘客长时间坐在狭小的座位上,腿部血液流通不畅,形成凝块,下飞机后随其血液流动进入肺部血管时,引起肺动脉栓塞的疾病。    暑期是旅行旺季,路上交通容易拥堵,靳文主任建议:
  1.在坐飞机或坐车途中,至少每隔两小时就应活动一下身体,让血液流通。在座位上可以多次踮起脚尖,每次动作持续几秒钟,做10-15次,让腿部肌肉收缩,把血液压向静脉,避免产生血栓;
  2.注意补充水分(避免摄入酒精),使血液畅通;
  3.必要时可穿上低膝弹力袜,预防静脉血液瘀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