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突然事件凸显灾难教育的必要性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版次:
02
近日,K396次列车从乌海西站缓缓驶出,肃肃和其他40余名孩子从内蒙古的乌海、呼和浩特、包头等地上车,组成一个研学团,由4名老师带领,准备前往北京进行为期五天的研学活动。但一场暴雨,让他们的行程延后了三天。被救出来后,肃肃直言,“特别激动”“这是一次有冒险精神的研学”。
此前据媒体统计,在四川雅安地震中,有10名学生遇难;在青海玉树地震中,有207名学生遇难,几乎占了遇难人数的十分之一。而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遇难和失踪的学生多达5335名。几次地震中学生遇难比例偏高,固然有学生集中在室内的主要因素,但是,学生在灾难面前自我救护能力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强化对中小学生的“灾难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可以说,在这场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灾中,一个研学团被困三天,就是一次灾难教育。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不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洪灾、火灾、重大传染性疾病等。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使我们还无法准确、全面预测或防止灾难事件的发生,但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及时妥当的处理措施,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损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的口号是“学会生存”,这表明生存能力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人们碰到紧急情况时,有无应急知识,往往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生存。中小学生自救能力有限,对他们进行灾难教育,更显重要。
然而,从我国开展灾难教育的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不仅是未成年人,更多的成年人灾难意识薄弱,应急知识更是匮乏。很多家长对孩子们外出总是说“注意安全”,却不能系统而全面地指导孩子学会防范和规避生存风险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过去我们的学校灾难教育几乎是空白,即使有开展的也多集中在交通安全方面,缺少系统的教育。由此看来,全面系统地编写灾难教育教材,才是对在校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关键。
血的教训警示我们,灾难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提升其道德情怀,更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维护生命尊严的客观要求。学校可以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灾难知识宣传、灾难应对演习以及开发专门的灾难教育游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灾难知识、灾难应对、灾难心理以及灾难体验的教育。
在开展灾难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要使教育内容和方式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体现不同地区的差异,并要取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要通过灾难教育,彰显“知识守护生命”的人生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促进人的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有效地预防意外人身伤害,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为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提供坚强的保障。
(作者汪昌莲,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杀猪盘”
上一篇:
下一篇:
“杀猪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