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中山小榄:“一条鱼”带动3万人就业

全镇年产量3.5万吨,年产值超1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约70%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8月08日版次:06

  渔民正在捕捞脆肉鲩。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晓锋

  “连骨头都做成预制菜,一条鱼全用上了。”渔大脆鲩食品负责人陈伟健正是预制菜发展的受益者。以前只做免浆鱼片,鱼的其他部位只能丢弃。而今,鱼蛋、鱼排、鱼饼、脆肉鲩春卷等产品一应俱全,大大降低损耗,提了养鱼收益。
  近年来,中山水产预制菜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中山仅小榄镇就有五家水产预制菜企业,数十款产品畅销国内外。
小榄预制菜年产值1.3亿
  2022年10月,中山市出台《中山市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中山岭南特色预制菜产业“1+6+N”发展新格局。脆肉鲩作为中山预制菜优势产品之一被列入工作方案当中。
  2022去年小榄全镇预制菜年产量约5840吨,年产值约1.3亿元。小榄镇委镇政府积极响应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通过发挥养殖优势,加快培育脆肉鲩预制菜优势产区、核心企业和优质供应基地,推动脆肉鲩深加工产业发展。
  小榄镇脆肉鲩养殖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欧浩枝表示,使用脆肉鲩制作的预制菜售价较高,只能走中高端市场,这就要求品牌影响力的加持。为此,中山市加快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推出了包括小榄脆肉鲩在内的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视觉设计,提炼品牌化发展定位,支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产品申报“粤字号”,组织优质产品“走出去”推介,再将精准采购商“引进来”选品。推动中山预制菜销售遍布珠三角、福建、江苏、浙江、武汉、上海、港澳及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家和地区。
  有了强大的品牌和渠道支撑,企业也更有信心扩大产能、研发新品。“我们已经有一定的产品基础,接下来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了。小程序、淘宝、抖音都已经开好店了,接下来要把直播做起来,推广自己的品牌。”陈伟健告诉记者,渔大从2021年开始进入预制菜领域,并专注于脆肉鲩预制菜产品研发。
选购脆肉鲩要先“试脆”
  小榄发现并养殖脆肉鲩已有40多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小榄镇率先采用池塘试养脆肉鲩,并逐步在当地推广。发展到现在,脆肉鲩养殖已推广至整个中山。
  脆肉鲩的脆度受蚕豆喂养时长影响,蚕豆喂养时间越长,口感越爽脆。“脆不脆都要试过才知道,所以要试脆。”车志强不仅是养殖大户,也是流通大户。由于脆肉鲩的外形和普通草鱼并无二致,鱼贩们都会在鱼塘中打捞一条鱼上来现场宰杀试吃,俗称“试脆”。经验老到的养殖户,还会通过“试脆”判断还需要用蚕豆喂养多久。“不同客户对脆度要求也会不同,我们会根据客户要求调整。”车志强介绍。
  车志强是最早一批脆肉鲩养殖户,见证了当地脆肉鲩的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全镇脆肉鲩养殖面积约2000亩,2000年后,脆肉鲩养殖面积逐年大幅增加。目前,小榄全镇脆肉鲩养殖面积稳定在1.5万亩,占中山市脆肉鲩养殖面积约52%,而中山市养殖面积占全省脆肉鲩养殖面积约90%。
“富民鱼”解决3万人就业
  走在鱼塘边,一台台自动投喂机正在运行。“只需在手机上操作,自动投喂机就可以同时投喂3个十几亩的鱼塘,大大节省了人工,还能保证品质均衡。”欧浩枝跟记者说道。手机上不仅可以精准看到饲料投喂情况,还可以做水体溶氧、鱼塘增氧、视频监测等操作。
  90后“渔二代”黄嘉华告诉记者,他们引入移动5G技术,建成小榄镇智慧渔业云平台,开启“5G技术+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不仅更了解鱼塘情况,还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运营成本降低15%以上。”
  “除了运营成本降低,脆肉鲩在相同生长周期内,重量也提升3%-5%,养殖生产效率提高约30%。”欧浩枝介绍,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先进技术,实现养殖智能化控制,养殖户可更好地适时调整优化养殖方案,最大限度挖掘脆肉鲩的生长潜力。
  近年来,在区域品牌和预制菜产业发展带动下,脆肉鲩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脆肉鲩塘头价格攀升至14元/斤,比前两年提升了16.6%。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568元,比全镇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8.5%;辐射带动农户1200多户4200多人。通过发展脆肉鲩产业,间接解决了小榄全镇3万多人的就业,脆肉鲩成为镇内人民群众高度肯定和认可的“致富鱼”“富民鱼”。
  经过40多年的摸索、实践和积累,小榄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在保证肉质足够爽脆的前提下,亩产由1500斤提高到最高6000斤。
  目前,小榄脆肉鲩养殖面积、年生产能力均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全镇年产量约3.5万吨,年产值超11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约7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