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榴莲国产化 广东也在进击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8月12日版次:07

  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葛山且面村的榴莲基地。

  中国人能吃上自己种的榴莲了!日前,海南省榴莲协会在三亚市举办首届国产榴莲产业发布会,首批国产榴莲上市,让“吃货”们兴奋不已。试种数十载方成功,尽管海南榴莲实现量产还需一段时间,但已指日可待。
  引种“水果之王”,拼的不止海南。广东电白试种榴莲500多亩,果树郁郁葱葱,种植户曾初尝结果的喜悦,有耐心,也有信心。
  在榴莲之前,广东已攻下多座城池——“阳光玫瑰”葡萄、火龙果等曾长期依赖进口的水果,在茂名、湛江等地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降低了价格,丰富了“果篮子”,筑起了大产业链。
  进口水果国产化的背后,是粤琼等省份打造热作产业“国产芯片”的不懈努力。
榴莲引种,一场持久战
  2022年,榴莲进口额在中国进口水果中稳居第一,达40.3亿美元,进口量82.5万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榴莲消费市场,消费量占比达41%。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南等地种植户便探索引种东南亚榴莲品种,却长期难以突破。榴莲国产化之难,在品种特性,也在水土、在技术。多少果农迎难而上,只为攻下这外表凶猛却生性金贵的“水果之王”。
  在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葛山且面村,茂名市果山王农业有限公司榴莲种植面积如今达500多亩。该榴莲种植基地果树郁郁葱葱、长势良好,不少果苗已有一米多高,公司负责人邓育强坚信可以突破榴莲种植的“卡脖子”难题。
  “2018年种植的果苗没有一棵存活,2019年存活了50%,2021年已经实现全部存活。”邓育强说,种植技术每年都在进步,去年已结出数十个小果子,遗憾的是,眼见着即将有小部分可以品尝,却在此前一场台风中“夭折”了。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难找到适合榴莲生长的环境,邓育强曾多次纠结能否在电白种植榴莲。2019年,他请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马来西亚专家前来考察,得出一个“让数据说话”的结论。最后,他还是决定继续尝试。
  邓育强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榴莲种植道路。“经过多次摸索,得出最适宜种植‘猫山王’这个品种,为种植推广奠定基础。”邓育强说,迄今为止,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已经超过千万元,“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近日,海南种植的首批国产榴莲上市,受到广泛关注。于邓育强而言,海南成功种出榴莲的消息无异于一针强心剂,使他对种植出广东榴莲更有信心。“有机会的话,也希望到海南去学习、交流种植技术。”他说。
种业“芯片”与“水果自由”
  论“吃”,广东人就没输过。作为我国热带亚热带作物主产区之一,广东已发展成为热作产量全国第一、第一产业产值全国第一、热作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近年来,广东还突出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产业布局,聚焦精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
  优化品种结构,种业是关键。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打造水果行业的“国产芯片”上,广东也不断取得突破。百姓的“果篮子”越来越多元丰富,不光有荔枝、菠萝等岭南本地特色水果,引种的外来佳品也纷纷进入篮中。
  过去数年,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省区的科企单位加强合作,在火龙果等水果育种上,联合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大红1号”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审火龙果品种,“金燕窝”火龙果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评。
  如今,走在湛江、茂名、阳江等地,葡萄、火龙果等种植园数不胜数,更多国内外畅销的适合种植的品种也被引进。
  在水果界的市场竞争中,擦亮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顶流”的意识越来越强。以火龙果为例,目前,市面上共有四大类:燕窝、红心、黄龙和白心。遂溪县杨柑镇把重点放在种植燕窝果上面,从技术上着力,打造水果优品。同时,围绕火龙果主导产业,遂溪县大力推动火龙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行“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升级。
  研发水果新品、开展冷链物流、完善市场营销、进行精细加工……水果产业不断完善体系,不仅实现了百姓的“水果自由”,也让乡村振兴工作行稳致远。
□全良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