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喜饮山泉水,阿婆染上钩体病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8月15日版次:12
  生活中总有些朋友喜欢返璞归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阿伯阿婶,认为山涧的山泉水无添加、纯天然,还带着大自然特有的甘甜,宁愿山长水远跑到山里扛几桶山泉水回家泡茶煲汤。
  山泉水真有这么好吗?不久前,在深圳居住的李阿婆(化名)回了一趟老家,就享用了一段时间的山泉水,返深后随即出现畏寒发热、头痛的症状,很快意识不清。医生在急诊抢救的同时抓紧排查感染源,最终锁定为钩端螺旋体感染。
“重感冒”昏迷进了ICU
  跟不少爱好“山泉养生”的长辈一样,李阿婆也喜欢山泉水那一股特有的甘甜和清凉。这次难得回到老家农村,周围山清水秀,有不少自山涧流出的山泉水,平时泡茶煮饭洗脸,李阿婆自然都是用上了山泉水。
  在老家待了没多久,李阿婆就回到深圳,很快出现畏寒、发烧,还伴有头晕、头痛的情况。原先她以为是感冒了,但2天后情况突然急转直下,李阿婆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家人立即将她送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入院后,李阿婆病情持续恶化,陷入昏迷,血压也急速下降,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为进一步行针对性治疗,必须找到病因。一般情况下,发热伴有血压下降及意识模糊往往提示患者存在严重感染可能,但医生经过详细体格检查及化验检查,结果显示李阿婆没有明确感染病灶,这是怎么回事?
  由于情况特殊,医生决定给李阿婆做高通量测序检查,结果显示钩端螺旋体感染。经过仔细询问家属流行病学史,医生推断,应该跟阿婆喝的山泉水脱不了关系。
钩体感染潜伏期10天
  据介绍,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呈细长丝状,因菌体的一端或者两端弯曲成钩状,由此得名。它的种类有很多,其中,致病性钩体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钩端螺旋体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10天,整个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以早期的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
  早期发病通常表现为“重感冒样”症状,患者可出现“三症”(寒热、头痛、乏力)“三征”(眼结膜充血、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疼痛和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有的病例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中期通常在起病后3-14日,患者可出现器官损伤表现,如咯血、肺弥漫性出血、黄疸、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肾功能不全、脑膜脑炎等。后期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少数病例再次出现症状和体征,并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与感染后变态反应有关的后发症。
  幸运的是,李阿婆到院的时候尚处早期,且由于及时明确感染病原体,经紧急救治转危为安,很快就能出院了。经此一遭,李阿婆表示再也不敢乱喝山泉水了。
饮用野生山泉水有风险
  专家介绍,钩体病流行于6-10月,主要的传播方式有三种:
  经“疫水”传播。野鼠和猪、狗等动物是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6-10月天气多雨,暴雨过后引发洪水,淹没猪圈、禽类居住的地方,人尤其是皮肤破损者在接触被污染的水或土壤就容易感染。经常下田劳作者也可能感染此病。
  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疫水”或病畜、带菌牲畜的排泄物、血液和脏器等,钩端螺旋体可通过人体黏膜或皮肤伤口进入体内,引发钩体病。
  经食物传播。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腔和食管黏膜而感染。
  据了解,李阿婆在老家养了多只狗、猫以及鸡鸭鹅等家禽,邻居也养了不少,周边山泉水的水源缺乏保护和过滤,被野鼠及家禽等排泄物污染的可能性极大。
  此外,野生山泉水中还可能含有大肠菌群、寄生虫、重金属、山洪雨水带入的杂质,取水口附近动物尸体腐烂所产生的各种细菌病毒等,生喝之后可能会导致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寄生虫感染、病毒性肝炎等,对身体带来伤害。
  为保障健康,建议日常使用有安全保障的自来水,饮用市面上具有安全资质的矿泉水、纯净水。         □深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