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捉蝉拾趣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8月19日
版次:
13
| 且听风吟 |
夏日炎炎,蝉鸣声声。
我家门前是一片树林,每当天幕乌纱开始笼罩大地的时候,村上的大人小孩就扛着竹竿,背着盛盐水的瓶子,带上手电筒,像赶集似的来捉知了猴。
他们的电筒大小不一、光色不同。待天完全黑下来后,电筒的光在树林中映射,树林霎时变成了大舞台,一道道的灯光照亮了来往的人群。舞台上,人声沸腾,场面热闹非凡。有欣喜地大喊:“爸爸,看,这里有一个知了猴,爬高了,我够不着!”有欢呼雀跃地叫:“哥哥,快来呀,我抓到它了!”还有笑着高呼:“哈哈,我又捉到一只了!”
当大家都沉浸在捉到知了猴的喜悦中时,我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临近十点,我才出去,多数知了猴已经开始蜕变了。有的来不及爬上树,在低矮的草丛上、小树叶间就开始表演“金蝉脱壳”了。
刚出壳的蝉,通体白嫩,羽翼透明,眼睛黑圆明亮,全身软软的,起飞时身体轻飘飘的,飞得不高,也飞不远,四岁的小儿称其为“小可爱”。“小可爱”比知了猴更好油炸,吃起来酥脆香,味道特鲜美。一个晚上,我们捉了几十只“小可爱”,邻居们纷纷说:“哇,你真厉害!”
一句“你真厉害”,勾起我小时候捉蝉的趣事。
小时候,家里没有空调和风扇,天气燥热得很。我就铺一张凉席在地上睡午觉,享受地面的一袭凉意。当我们快要睡着的时候,被树上震耳欲聋的蝉鸣声吵醒了,哥哥一骨碌爬起来说:“不睡了,走,捉蝉去!”我就跟着他出去了。
只见哥哥找来一根细长的竹竿,抓一把面粉和成糊状,揉成黏黏的面团,放在碗中让我端着。
他揪一小块黏面团放在竹竿顶端,悄悄地来到一棵大柳树下,用手示意我不要靠他太近。
他围着大柳树探寻蝉的位置。发现蝉之后,他眼睛不眨一下紧紧盯住蝉,小心翼翼地伸出竹竿,迅速地粘住蝉的翅膀。蝉被粘住以后便使出全身的力气扇动翅膀想挣脱,还发出了“唧唧”的声音。
会叫的蝉不能吃,我把它卡在了菜罩下,想观察它如何叫。蝉一声不发地使劲撞菜罩,想破罩而出,我又心疼起它来。哥哥说:“蝉是为了完成夏天的使命才拼命地叫的,我们还是把它放回树上吧!”见我不舍得,他又说:“以后我们不捉蝉了,去捉知了猴!”
于是,夏雨过后,我们就在路旁的大柳树下捉知了猴。雨后的知了猴洞穴被雨水冲刷,漏出一点薄薄的洞口。这时,伸出食指轻轻地把上面泥土抠开,就会发现洞口越来越大。再把食指伸进洞里,就碰到了知了猴。这个时候,得赶紧把手指缩回,不然它会夹住手指。
知了猴前面两个硬硬的爪子就像钳子一样,夹到会很疼,甚至会破皮。只需拿一根树枝伸进去,它就会用“钳子”夹住树枝,再慢慢地顺势把它提上来,就捉住它了。我总能在小伙伴走过的地方捉到好多个知了猴。有一次,我还在一个洞里捉到过三只知了猴,小伙伴知道后说:“哇,你真厉害!”
我真不厉害。捉知了猴是一门“技术活”,它考验一个人的眼力和耐力。在生活中,真正厉害的人有很多,他们无非做到了“用心”二字罢了。
此时,外面树上蝉鸣又声声,又一年的捉蝉拾趣即将结束了!
□金玉梅
上一篇:
兰花
下一篇:
上一篇:
兰花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