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挂牌督办”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9月05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记者日前获悉,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已对3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挂牌督办。按照督办期限,2023年11月25日前,3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要查处到位、整治到位、监管到位。(9月3日新华社)
  @陈娟:长期以来,环境执法偏软的问题,备受质疑。环保执法“狠不起来”,有历史的惯性,更有环保部门自身的惰性。要想让新环保法成为打击环境违法的“利器”,环境执法是否有力、扎实是关键所在。
  环保执法如何“狠起来”?新环保法和最近推进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就是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赋予了基层环保部门真正的“尚方宝剑”。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些基层环保部门“狠不起来”,甚至不敢秉公执法,更主要的是自身不硬,比如基层监管人员技术能力不足、重要的环境基础数据缺失导致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难以精准,甚至有个别地方的环保执法者与监管企业存在利益关联,吃人家的嘴软。因此,顶层设计和操作层面一起使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环境执法过松、过软等问题。
  @樊大彧:生态环境部此前检查工作,发现一些地方的环保执法工作虽然长了“牙齿”,但是仍然不够锋利,导致监管执法乏力。如唐山市一些钢企不仅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高负荷生产,还存在生产记录造假、互相通风报信应对检查,以及串通第三方运维人员,干扰自动监测设施,使生产期间监测数据失真等违法行为。
  环保执法只有“牙齿”锋利,才能精准有力地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大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力度,指导督导企业自觉守法,始终保持铁腕治污高压态势。应坚持问题导向,一旦发现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门及辖区公安、检察机关应立即响应,联合执法、联合调查、联合办案,依法依规深挖细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安全。
  对环境违法行为要做到“人人喊打”,才能有效震慑不法分子。各地应逐步制定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鼓励群众通过电话、来访、互联网平台等多种途径,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根据举报的内容、性质以及违法行为危害程度,分级进行物质奖励,最终让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成为“过街老鼠”。
  @于会文:我国环境信用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还应多方发力。国家层面应加快制定有关环境信用评价的管理条例,改变目前各地标准不一的状况;扩大参评范围,将环评机构、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和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机构等环境服务业企业纳入进来;此外,还要建设贯通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企业环境信用动态管理系统,落实多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充分运用信用评价结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