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对打扮时尚的困难生,何不多一点善意?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9月05日
版次:
02
| 快评 |
山东东营市爱心救助中心向女学生资助3.6万元,相关视频近日引发争议,有网友质疑被资助女孩家中装修豪华,还有网友扒出女孩戴苹果手表、用苹果手机的照片。9月1日,东营市相关部门回应,经实地走访调查,该女孩家中确实存在经济困难:她与离异的母亲、弟弟生活在一起,弟弟出车祸后脑部受伤,家里的房子是二手房,装修是原房主留下的。而女孩照片中的手机、手表,是她借用同学拍照用的。(9月3日极目新闻)
从相关视频来看,受资助女学生的穿着打扮和家中装修与人们印象中的贫困学生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引发质疑的原因。东营市相关部门的回应,也没能平息部分网友的质疑。
现实是,确实有一些家境条件并不差的学生混进困难生队伍,损害了真正困难生的权益。诸如类似于“开豪车吃低保”的事件,也屡有发生。网友的质疑也不能算是一种过度揣测,而是一种正常监管,当然,对于扶助对象也不应存有必须过一种“低欲望生活”的印象。重要的是,需要相关部门能够调查清楚,看涉事女学生是否真正的挤占了本属于贫困生的助学资源。
对于困难生等扶助对象的认定,也要避免“以貌取人”等单一、表面的标准。比如就有一些人“装穷”,穿着简朴,但实际家境条件并不差;有一些家境条件较差的人,“面子观念”“虚荣心”较强,重视穿着打扮,看上去并不像需要帮扶的对象。
所以,对于帮扶对象,不应存有“脸谱化”的偏见,不要认为他们就应该穿着简朴,不追求时尚等。实际上,不仅是一些网友有类似偏见,一些相关部门也有此类偏见。如有高校针对贫困生规定“吃得好无缘助学金”、贫困生电话费高就取消贫困生资格、贫困生挂科不给资助、买电脑不算贫困生等等。
社会的偏见可能伤害扶助对象的自尊,而相关部门过于严苛、片面的规定,就不仅可能让真正的贫困生失去物质帮助,还会在精神方面让他们遭受沉重打击,变成对他们的“双重伤害”。从而还会造成让关怀“失温”,让“善政”大打折扣的恶果。
鉴于此,相关部门、学校等在认定帮扶对象时,就要摒弃给扶助对象“脸谱化”的偏见,要能精准识别需要帮扶的对象,不进行单一、“一刀切”的简单考量。关键要从其家庭实际情形进行考量,对困难学生的认定,也应该通过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这样就能避免“误伤”真正的贫困生,还能防范“装穷困难生”浑水摸鱼。既要防范爱心资源遭到滥用、糟蹋,也不能对受助者苛求、苛责,要求他们“扮穷”。给予受助者帮助,是要维护他们的权利与尊严。消除社会对受助者根深蒂固的偏见,才能避免他们面临“尊严”与“帮扶”的两难选择。
(作者戴先任,时评人)
上一篇:
学生用奖学金修路 暴露乡村建设短板
下一篇:
改善儿童困难境遇 需要各界共同行动
上一篇:
学生用奖学金修路 暴露乡村建设短板
下一篇:
改善儿童困难境遇 需要各界共同行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