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集约土地打开农业新篇章

中山坦洲万亩农田项目启动招商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9月05日版次:06

  坦洲镇高标准水产养殖园区。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思蓝

  全国“百强镇”、中山首批工业强镇、水产养殖强镇、“广东特色水果之乡”……在中山市最南端,有一座经济重镇,包揽了众多荣誉,这便是坦洲。今年4月,2023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拟创建名单公布,坦洲镇入选,为广东仅有的9个入选镇区之一,中山市唯一入选镇街。
  作为工农业大镇,产业转型步伐相对滞后长期是坦洲的痛点和难点。坦洲镇依托镇属企业坦洲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破解集体土地利用散乱低效的问题。通过统租统管等方式,保障重点招商项目用地供给,全力推动标准化养殖、预制菜加工、农文旅等优质项目落地落实。
科技赋能◥>
特色渔业走生态发展之路

  坦洲镇位于珠江口西岸、珠江磨刀门出海口东岸,水系发达,40条河涌相互交织,素有“金斗湾”美誉。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撑起了一条坦洲特色发展之路——渔业。
  坦洲镇是渔业大镇,水产养殖面积3.2万亩,位居全市第一,水产养殖涵盖四大家鱼、巴鱼、海鲈鱼、鳗鱼、黄立鱼、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澳洲淡水龙虾等众多优势品种。
  巴鱼即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鱼,是坦洲镇水产养殖特色优势品种之一。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拼死吃河豚”的谚语,人们都知道河豚有毒,食用需非常谨慎。而在坦洲,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每一代的体内都会褪去不少的毒素,经过严格把控鱼生长的环境和鱼饲料,第六代人工养殖的巴鱼基本无毒。
  “我们有溯源系统,每一批出货的巴鱼都有溯源二维码。”海惠水产是当地龙头水产企业之一,该企业负责人顾春林介绍,通过溯源二维码,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养殖池的下苗时间、喂养饲料情况、养殖时长等详细的养殖信息,保证巴鱼品质。
  近年来,坦洲坚定不移走生态渔业发展之路。借助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科技支持,积极推广“种茜养虾”和“鱼-虾”混养等生态养殖新模式,增加虾的立体攀附空间,减少饲料、药物和净水剂等投入物,控制内源污染,保护池塘生产能力,提高了产量和品质。2022年该镇罗氏沼虾、澳洲淡水龙虾产量合计达360吨,年产值超3800万元。坚定不移走技术渔业发展之路。推动多家水产养殖公司将5G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如强晟水产实现了“手机养鱼”,渔业智能管理一年节省成本近30万元。
土地集约化◥>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近年来,坦洲镇依托镇属企业坦洲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推进全镇农业用地项目,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农业用地,破解集体土地利用散乱低效的问题。
  通过土地集约化,坦洲镇稳住特色农业生产规模,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地区特色的番石榴、香蕉为主打果品,对病害严重、失管或低效果园进行品种更换、轮作种植观赏绿肥植物,将番石榴规模稳定在5000亩,香蕉2000亩左右。
  坦洲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1033.34亩耕地整改,由镇农业公司统租统管,统一发包出租给种粮大户进行复耕,实现90%以上用于水稻种植,完成量位列全市第一。
  近年来,坦洲全镇农业经济稳步提升,2022年,全镇农业用地面积约6万亩,农业总产值17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9亿元,水产养殖产量超3.7万吨。
  基于资源禀赋,坦洲万亩农田项目将面向全球客商启动招商,该项目经统租统管可用作种植和养殖用途地块超6300亩,预计2024年达1万亩以上,将对区内田、水、农、林、村等多要素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打造“万亩良田”种植示范区。
文旅融合◥>
打造全域旅游小镇

  近年来,坦洲积极探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022年,该镇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坦洲镇新合村曾是软弱涣散村,6000多户常住人口守着几千亩肥沃的土地、鱼塘,作为纯农业村的新合村经济发展却始终上不去。2018年以后,该村在坦洲镇委镇政府指导下,探索实施“稻鱼共生”养殖项目,打造“一田两种、一水两用”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自2020年新合村成功申报中山市美丽宜居示范村以来,市镇两级连续三年共投入2700多万元,对道路、公园、广场、民居进行提升改造。如今,每逢节假日,自驾前来摘果钓鱼的游客络绎不绝,新合村彻底摘掉“涣散”帽,换上“美丽”衣。
  坦洲特色水果旅游园区同样深受自驾客喜爱。该园区共1.1万亩,共有大大小小果场约600多家,打造了周末游、家庭一日游、公园团建游等旅游模式,实现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这是坦洲探索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坦洲持续扶持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活动发展,截至目前,共有珠纵第一支队队部活动旧址(月环村金花山)、快活谷乐园等10个游览点入选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坦洲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7万亩、田间道(农路)4.76万米、泵站29座、停车场19个以及农耕文化园、便民书屋、休闲体育公园等文化娱乐空间。一个新兴的全域旅游小镇正在冉冉升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