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解决乡村医生接班问题,需要从提高待遇着手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9月09日
版次:
02
| 来论 |
据统计,浙江宁波市目前有在职的乡村医生1967人,乡村医生队伍老化严重,不少村卫生室面临空置和后继无人的窘境。其中,60~69周岁有549人,占27.91%;70~79周岁有601人,占30.55%;80周岁以上有43人,占2.19%。采访中,村医们共同的心声是:我们老了,谁来接我们的班?(9月6日《宁波日报》)
广袤的乡村里,农民需要健康守护。乡村医生降低了就医成本,让农民不用出远门就可以得到诊治。虽然一些老村医并不缺乏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但岁月不饶人,老村医们也终究有干不动的一天。然而,由于缺乏年轻人的“补血”,“乡村医生后继无人”成为让人忧心的现实。
这边厢,有些老村医逐渐感到力不从心,渴望早点退休;那边厢,找不到接班的医生,导致老村医们的愿望暂时无法实现。村医老年化并非宁波所独有,而是全国各地的一个普遍现象;老村医数量逐渐减少,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乡村医生,而是对城市医院趋之若鹜,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乡村医生后继无人”根源在于整体待遇偏低、缺乏福利保障,乡村医生成为一些年轻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的“苦差事”“差工作”。哪怕就是乡镇卫生院,也面临着“招人难”,还时不时地有医生流失,“人往高处走”。此外,医生培养周期长,医学生读完本科并经过规范化培训之后,大都不愿意到乡村从事医疗工作。
“乡村医生后继无人”不仅导致老村医们超负荷、超期限工作,也导致农民的医疗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面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面对“乡村医生后继无人”,显然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直面问题、努力寻求破解之道。鼓励城市医生下沉乡村开展驻点服务,整合医疗力量开展定期巡诊服务,成立流动医疗服务队,通过数字技术开启“云诊室”……为了纾解“乡村医生后继无人”,宁波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破解之道”;虽然这些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并受到了他们的欢迎,但也并非治本之策。
不论是通过“乡聘村用”机制解决编制问题,还是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让乡村医生更有获得感,抑或拓展发展空间、让乡村医生更有盼头、奔头,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乡村医生的生存生态,建立“越是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让乡村医生得到更多的价值认同与职业声望,才会提升乡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与竞争力。此外,实行乡村医生本土化定向培养,让本村、本乡镇的学生学有所成之后到当地服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乡村医生后继无人”。
建设“健康中国”,乡村医生的作用不容小觑。只有既免除后顾之忧,也让他们有希望、有未来,才能真正让乡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从而让村民就近享受更有品质的医疗服务。
(作者杨朝清,时评人)
上一篇:
“活牛注水”事件 击穿三重底线
下一篇:
县域经济如何 破解“县域不经济”?
上一篇:
“活牛注水”事件 击穿三重底线
下一篇:
县域经济如何 破解“县域不经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