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列车效应”致广东多地强降雨

粤减灾委将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9月09日版次:04
  受台风“海葵”影响,广东多地出现强降雨。记者从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截至9月8日9时,广州、梅州、揭阳、河源等10个地市受灾,受灾人口16万余人,紧急避险转移5.8万余人。
  针对暴雨洪涝灾害,根据《广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广东省减灾委决定于9月8日18时将Ⅲ级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广东省减灾委员会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和任务分工,积极落实各项救灾救助措施,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加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何谓“列车效应”?
  9月5日6时45分前后,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以热带风暴级在广东潮州市饶平县沿海地区登陆,这是“海葵”在先后登陆台湾台东市和福建省东山县沿海后的第三次登陆。“海葵”登陆后迅速减弱,已于6日17时停止编号。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国杰介绍,虽然“海葵”停编,但其残余环流并没有完全消散,依然在珠三角徘徊。7日至8日,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强降雨还出现了“列车效应”。
  “列车效应”是指某个地方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地、接连不断地生成空间尺度不大的强降雨云团,而这些强降雨云团“排着队”沿着同一方向移动,组成了类似于“列车”的排列,持续“暴击”某个地方,从而造成强降水。
  杨国杰说,除了“海葵”残余环流在珠三角的持续影响,与此同时,南海西南季风、西北太平洋的偏东风也汇聚到“海葵”残余环流附近,多股气流带来的充沛水汽恰好被约束在珠三角地区,源源不断地触发强降水云团,形成了有利于雨量累积的“列车效应”,因此,台风“海葵”登陆后两天,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强降雨。
  受“列车效应”影响,8日至9日,珠三角和广东西部市县仍有强降雨。9日,粤西市县、珠三角南部市县继续有大雨到暴雨,这两个区域的地市需要重点防御。10日,广东南部市县仍将有中雨到大雨。展望下周,11日-12日,粤西市县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
需重点防御哪些灾害?
  气象专家建议继续防御强降雨引发的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一是要关注河流水位。重点包括珠三角:淡水河、石马河。粤西:新兴江、潭江、漠阳江、罗定江、鉴江、袂花江部分支流。西江:西江干流沿线的云浮、肇庆市部分小河流(建城河、悦城河等)贺江及其支流。北江:绥江上游。
  二是要注意山洪风险。预计周末两天,广州增城区,佛山高明区,肇庆广宁县、怀集县,惠州博罗县、龙门县,云浮新兴县,江门开平市、恩平市,清远清城区、佛冈县,茂名高州市、信宜市,阳江阳东区、阳春市,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
农户该如何防灾减损?
  不同作物有不同防御要求,以水稻为例,广东晚稻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分蘖高峰期。
  暴雨前,要全面疏通排灌沟渠,强化田间开沟排水。暴雨后,当水位下降时,受水浸田块要立即清理田间渣屑,洗苗、扶苗,恢复叶片正常生长。积水排除后,处于分蘖高峰期的田块,雨后要及时晒田,促进根系生长,抑制茎叶徒长,控制无效分蘖。若前期施肥不足,还处于分蘖期的田块,可根据苗情追施平衡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和喷施叶面肥。受淹的稻田,要特别注意细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的防治。
遇到家中内涝怎么办?
  地势低洼居民住宅区,可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同时,底楼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
  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出行绕过积水严重地段,如确实避免不了在积水中行走,应仔细观察路面情况,远离旋涡和泉涌处,远离电力设备。
  暴雨来袭前,提前转移安置个人车辆,不要等到积水后冒险入车库开车。驾驶过程中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当汽车在低洼积水处熄火时,人员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要迅速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南方农村报综合报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