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三新”技术助海丰水稻增产10%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9月09日
版次:
08
汕尾市海丰县丝苗米产业园。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王志敏
几场秋雨,汕尾市海丰县丝苗米产业园,大片稻田生机盎然。得益于海丰县推广的化肥减量增效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三新”技术,再过一个多月,这里的水稻将喜迎丰收。
9月6日,2023广东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田讲所系列直播暨海丰县化肥减量增效及无人机施肥技术推广活动在汕尾市海丰县举行,邀请学者专家走上田间地头,为种植户介绍“三新”技术,助力化肥减量工作和农业绿色发展。
据了解,海丰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示范区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田间测产结果显示,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与当地农户习惯施肥的对照区相比,示范田肥料用量减少16%,产量提高10%。
推广“三新”技术
水稻面积达45万亩
“近年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三新’技术、育种技术以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为我县水稻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海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奋羽介绍,海丰县作为全省四十个产粮大县之一,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达到45万亩,海丰县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积极推广无人机施肥技术等“三新”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据了解,海丰县油占米于2019年先后获得“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9年,海丰县获得“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单位”称号。“这是第五季彩稻,占地80多亩,目标是为了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水稻品质、助力海丰油占米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海丰县农业特聘专家陈建伟介绍。
陈建伟在授课环节表示,育秧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给秧苗施肥,插秧前也要给提前施好基肥。正确、合理的氮磷钾配比,不仅能够让秧苗长得壮,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2020年以来,海丰县连续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下,通过取土化验掌握全县土壤养分情况,并在开展大量田间试验与示范基础上,最终制定出适合当前丝苗米的肥料科学配方N(20~25)-P2O5(5~8)-K2O(15~20),村民们眼看着秧苗越长越靓。
“用了配方肥后,每亩地用肥40公斤,减少了2成的肥料施用,成本大大降低。”海丰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彭新才介绍。
减肥增效明显
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实际上是三位一体、互相融合的。”在田间授课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技成果转化科科长国彬表示,“三新”技术无需分开理解,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这三个“新”都能用的到。
“海丰县用无人机进行的施肥作业,就是新机具(无人机)搭载了新产品(配方肥/缓释肥)、利用了新技术(无人机喷/洒施技术)。”国彬介绍。据汕尾供销中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林鸿生介绍,今年早造利用无人机服务了30000亩早造,预计下半年无人机服务30000亩晚造。
田间授课现场,三台无人机搭载了当地推广的水稻配方肥产品,对示范田进行施肥作业。此外,广东天禾中荣农资汕尾配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刘志伟带来了7种热销肥料。
“缓控释肥能够缓慢释放养分,提高化肥利用率。”刘志伟介绍,在进行机插秧作业时,配合侧深施肥技术,能够实现一次施肥保证水稻全生育期营养。目前,海丰县还有一款聚氨锌增值复合肥也在积极推广中。
国彬表示,很多农户看到了田间试验减肥增效的效果后,都想要尝试一下“三新”技术。“对比传统用肥量,试验田的用肥量少很多,但是让我惊喜的是,在水稻生长后期可以看出,试验区的水稻长势明显好过我们自己施肥的区域,在收获测产的时候,发现增产幅度有10%左右,这颠覆了我们传统的用肥认知。”广东省劳动模范、种植专业户陈柏威介绍,看到效果后,自己当即向省农科院资环所的专家表示,“以后就用专家给的肥料配方。”
上一篇:
下一篇:
红旗茶厂国家级茶文化研学营地落地清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红旗茶厂国家级茶文化研学营地落地清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