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3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谁是你的“家人们”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9月14日
版次:
13
| 民间语文 |
“家人们”的称谓一开始是被网络主播们用来称呼其粉丝们的。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称呼能够拉近与粉丝们的距离,方便自己获得打赏或者推销商品。经过网络的层层传播,“家人们”逐渐广泛使用于有着共同爱好、追求、经历的人群中。相同的志趣让他们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互称“家人”便是建构这种团体认同感与凝聚力的极好方式。“家人们,我忍了一晚上没哭,听到这首歌我真忍不住了!”喜欢同一偶像的粉丝可以和“家人们”分享自己的喜怒悲欢;“家人们,画横线的这个概念怎么理解呀?”考试党遇到难题也愿意向“家人们”求助……
到了最近,“家人们”在网络交际中的使用更加普遍。“家人们,我破防了,今天中午切辣椒,辣到手了。”“家人们,我最近染了个头,但是一直过敏,这种东西是有什么身体因素限制吗?”只要你关注说者所分享的内容,那么在说者口中,你便已经与他“亲似家人”了。
这样看来,我们的“亲戚”似乎一下子多了许多,实际上,这种用亲属称谓替代社会称谓的文化习惯,很早就存在于汉语之中了。想一下,当你遇见一个辈分比你高的男性时,你会不会顺口称他为“叔叔”呢?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其实没有亲属关系的“阿姨”“大哥”“大爷”们。这种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与我们民族对人伦亲情的重视有关:当我们以亲属称谓称呼对方时,彼此之间的关系便被拉近了,交往中也添了几分亲切感。
亲属称谓的泛化进入网络语言之中也并非仅“家人们”一例,“小姐姐”一词也是其中典型。而后,“小哥哥”的称谓也对应出现。“姐姐”“哥哥”二词的使用,能够通过对亲属关系的泛化给人带来亲密感;而前缀加“小”字,也使称谓更加轻松俏皮,同时避免了将对方叫老的风险。
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大叔”“阿姨”“小姐姐”,“家人们”有着更广泛的指称性,它对听者的身份特征几乎没有任何规定,只要求一种情感上的联系,正好与互联网传播广、交际对象往往是群体而非个人的特点相契合。无论网线另一端的人是男是女、年长年少,以“家人”称之,都不会引起尴尬。同时,“家人”比叔、伯、姨等,在血缘上更加亲密,在长幼、男女的尊卑区分上又有所淡化,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便进一步消失,交流更加轻松自然。
□陈子涵
上一篇:
幸福只给懂得幸福的人
下一篇:
“非营利” 误为“非盈利”
上一篇:
幸福只给懂得幸福的人
下一篇:
“非营利” 误为“非盈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