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牢记文化符号 增强文化认同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9月28日版次:02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乡村文化认同是农民对乡土文化的确认与接受,是对乡村生活方式、文化行为、思维模式的认可与遵守。乡村文化形态既包括家族宗祠、农业遗迹等物质的部分,也包括民间曲艺、手工技艺等非物质部分。认识乡村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认同乡村文化,是维系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非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非遗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在四川,900余个各级非遗工坊遍布各地,如毛细血管般连接起强壮有力的文化根脉,在传承创新的同时,赋能乡村振兴。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欧庙村,当地建设了非遗工坊,让村民既能顾家,又能赚钱,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注入了非遗力量。
  此外,加强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更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旺盛活力。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动力,更好地加以保护和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目前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名录、实施挂牌保护制度,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得到保护,4789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宋飞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