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惠州旱地水稻丰产丰收 产量不输传统水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1月09日版次:08
  “第一个品种,湿谷重933.8斤;第二个品种,湿谷重950.5斤……旱种水稻试种成功!”
  11月7日上午,在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仍北村的一片金灿灿的农田里,传来一阵欢呼声,惊起一群准备偷吃稻谷的飞鸟。
  时间拨回到3个月前,同样一波人在这里对20亩曾荒废的农田进行了旱作水稻播种,这次水稻栽种直接跳过了水浸田、育秧等步骤,共选用了4个旱种优质稻种,利用新型农机——多功能精量气播机,直接将种子注入旱田之中。
  如今,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条,旱作稻田迎来丰收。当天,农业技术人员和种粮大户共同见证了这片水稻的丰收测产,最终结果让大家喜出望外。
  “目前的产量已与水田种稻产量相当,但却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作部部长祝升直介绍,旱种水稻节省了育秧、运秧、插秧等过程,节约了种粮成本,对于很多面临水源不足、引水困难等问题的农田,以及撂荒耕地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种植方案。
  负责此次旱作水稻种植的种粮大户——茂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畅新算了一笔账,传统水田需要进行育秧移栽,这里面就会产生育秧盘、人工移栽等费用,每亩地大约200-300元,而通过旱作技术升级后,这些成本全都可以省下了,“省下的就是赚到的,我们种植管理效率还提升了。”王畅新开心地说。
  这是惠州旱作水稻的首次成功,其中凝结了来自惠州市、惠城区两级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汝湖镇人民政府和区农科所等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当地种粮大户的共同努力。
  事实上,旱种水稻作为一种轻简化栽培方式,已经在其他种粮大省陆续推广,农业科学工作者通过育种技术,不断改良稻种属性,提高其环境抗逆性,研究出了众多适宜降水量少、农田水利条件差,且口感品质优异的优新稻种。
□乌天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