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1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55岁男子肝癌呕血病危
全腹腔镜下全肝移植手术救命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09日
版次:
11
团队为李先生开展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手术。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体器官,一般成人肝脏重约1.2千克,长径、上下径、前后径均超过15厘米。也正是因为大,在进行肝移植手术时,为了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接驳管道,肝移植手术的切口堪称巨大,累计40-50厘米的切口,堪称外科手术中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在微创外科日益精进的当下,肝移植这一巨大创伤的外科手术也能实现微创化。日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功完成了一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术,这是全球可考范围内首例运用全腹腔镜进行全肝移植的案例。
辗转30小时来穗求医
来自沈阳的李先生今年55岁,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移植团队今年开展的第77例肝移植患者。
3个多月前,李先生因为腹胀在外院就诊,经过检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1个月前,严重硬化的肝脏进一步迁延到了消化道相关血管,出现了大量呕血。经紧急抢救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可持续进展的病情又让他出现了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表现,并同时发现了肝右叶占位病灶。
因为病情严重,李先生不敢乘坐飞机,经过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慕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移植中心就诊,经进一步诊断还发现了其罹患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是能助李先生闯过这一难关的唯一希望。在接受了一次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后,李先生暂时出院,一边休养一边等待合适的肝源出现,终于在2023年12月中旬等来了合适供肝出现的消息。
多学科“定制”手术方案
考虑到李先生身体情况较好、病肝小、有腹水、腹腔空间大、没有上腹部手术史等情况,医院刘超教授团队决定为李先生“定制”一套全新的手术方案。
经过肝移植中心、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的反复讨论和精心设计,一套“攀登肝移植领域巅峰之作”的手术方案被定制出来。
2023年12月14日,在多学科紧密协作下,刘超教授团队成功通过数个腹腔镜小切口,完成了世界首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手术。术中,病肝的游离和供肝的植入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团队在李先生的上腹部正中取12厘米长的切口,并在周围开放4个1厘米的小切口。通过上腹部12厘米切口取出病肝及放入新肝。在麻醉科彭俊副教授的紧密配合下,手术过程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出血少。术后第三天,李先生就可以进食,第四天便可以活动;术后11天,李先生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刘超教授介绍,肝移植微创化具有多重优势:腹腔镜下放大的视野让手术医生能够更为精准地进行包括血管吻合等操作,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腔镜手术避免了传统肝移植的巨大腹部切口,减轻了患者手术后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患者能在术后迅速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李先生的术后恢复情况也验证了这一点。“现在的感觉就是一天好过一天。特别感谢器官捐献者和医护团队。”
肝移植领域新突破
这次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移植团队在腹腔镜及肝移植手术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一里程碑事件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创新和安全的治疗选择,展现了团队在高水平医疗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刘超教授透露,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术不仅需要高超的外科技术,更需要团队的密切协作。医院的肝移植团队、麻醉科和手术室团队以其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及肝移植手术经验,展现了医学卓越的团队协同能力。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一般情况好、没有上腹部手术史等的患者有望通过微创术式进行肝移植手术。本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取得成功,证实了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最复杂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未来,血管吻合方面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将这一复杂微创手术转变为一种简单可重复、可推广的手术。随着有关全腹腔镜全肝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大肝移植患者将迎来新的治疗希望。
□黄睿 刘文琴
上一篇:
下一篇:
29岁女子卵巢癌复发转移
上一篇:
下一篇:
29岁女子卵巢癌复发转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