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全切喉咙还能说话? 植入“发音钮”出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1月11日版次:06
| 医学前沿 |
  今年65岁,曾患喉癌的梁伯(化名),在切除全部喉咙的第三年,终于又可以说话了。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成功完成发音钮植入手术,为全喉切除患者梁伯恢复了发音功能,这是自发音钮上市后完成的国内首例发音钮植入手术。
  梁伯家住江西九江,4年前诊断为喉癌,做了全喉切除手术。全喉切除是治疗喉癌的有效方法之一,虽然治愈率高,但也让许多患者失去了重要的发音器官。
  人说话时,要通过肺部呼出的气体,顺气道上流从而震动声带、咽部黏膜,与口腔、唇、舌等共鸣器官共同构成语言发出。而全喉切除患者呼吸时气流会由颈前的气管造瘘口经过,导致口鼻腔无气体通过,发音功能丧失。
  原本性格外向的梁伯常常因不能正常说话而心情低落,为了恢复正常的发声功能,他先后尝试学习食道语,使用电子喉,但因前者学习难度高,后者发音识别难,都宣告失败。
  直至去年底,发音钮在国内上市,随后,中山一院成为首个发音钮进驻单位,梁伯闻讯而来。
  所谓“发音钮”其实是发挥“单向阀门”的功能。医生在梁伯的气管与食管之间穿刺形成一个通道,用来安放发音钮。发音钮能使肺内气流经此通道进入食管或下咽腔,冲击黏膜而发声,形成气管食管发声。由于其是“单向阀门”,来自咽腔的食物、水并不会被误吸至肺内。
  虽然没有喉咙,但梁伯的舌、唇、颊、牙、腭等人体构音器官正常,气管食管发声经这些器官加工构语后,能够接近正常人体发音。
  做完发音钮植入手术,梁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按下颈前气管造瘘口处的装置,打开“阀门”,发出了久违的一声“你好”。听到自己的声音,梁伯非常激动,因为他又可以回家继续和老友开心地“侃大山”了。
  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雷文斌表示,通过发音钮植入手术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发音功能,为像梁伯一样的全喉切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将成为治疗新选择。      □吴雅楠 卞德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