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颓糜?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11日
版次:
12
| 一针见血 |
2022年10月1日《滁州日报》第3版刊有《心有家国》一文,文中提及“经历沧桑世事后的阔达”的苏轼时,这样写道:“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经历各种不如意。……逆境时,不颓糜。有了这种达观,前行路上的危险自然就转化成了机遇。”这里的“颓糜”,为“颓靡”。
“颓”是个会意字,从页从秃,本义为头光秃秃的样子,引申出脱落、倒塌、落下、衰败等义。“靡”本义为散乱、倒下。《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颓靡,即萎靡、衰败,形容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困顿不振的样子。明归有光《与周淀山书》之三:“不顾纪纲决裂,风俗颓靡,人心纷乱而莫可收拾。”上引文字想说的是,苏轼遭遇逆境也能保持豁达的心态,乐观积极地应对挫折。用“不颓靡”符合文意。
“糜”,本义为稠粥。也指像粥的食品。《释名·释饮食》:“糜,煮米使糜烂也。”引申出碎烂、浪费等义。
汉语中并无“颓糜”,把“颓靡”写成“颓糜”,应是“糜”“靡”音近形似致误。
□杨昌俊
上一篇:
最是书香能致远
下一篇:
上一篇:
最是书香能致远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