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第三届虾王大会再掀“行业风暴”
以技术争高产 以品牌攻市场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16日
版次:
09
本届大会吸引产学研媒各方超400名权威专家参加。 吴秒衡 摄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洁珊 刘弋文 杨影
“小龙虾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养殖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与推广,培育和发展新的业态与模式!”1月14日,南方农村报社副总经理王伟正在第三届中国虾王大会暨2024小龙虾发酵料高端品牌论坛(下称“虾王大会”)上呼吁,积极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探寻发酵料技术创新之路,推动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隔四年,超400名小龙虾产学研媒各方权威专家、优秀企业家、养殖高手及经销商再次汇聚湖北荆州,深入了解小龙虾全产业链条的演变路径,助推中国小龙虾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虾王争霸亮点纷呈
据业内人士统计,2023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约2900万亩,稻虾种养面积约在2400万亩,占小龙虾养殖面积的83%;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约300万吨,综合产值近5000亿元。这表明小龙虾产业发展迅猛,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为探讨新形势下小龙虾出路,推动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三届虾王大会在荆州举办,结合当前小龙虾养殖市场、消费市场现状,聚焦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为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把脉把关”。
本届大会围绕小龙虾饲料爆品打造及养殖高效实践、新型蛋白-100%水溶蛋白亿鸿肽在水产中的应用、小龙虾发酵饲料设备技术应用推广、小龙虾良种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养殖创新方案等方面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助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多位实战派专家在会上分享小龙虾高效养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近年来,小龙虾养殖模式出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创新,比如稻田‘育养分区’轮作养殖模式、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等。”江苏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唐建清表示,这些创新为养户带来了显著效果,亩利润和亩产值获得巨大提升。
作为链接产业上下游关键一环,参会经销商一边积极寻求商品虾的销售渠道,为养殖户解决销路难题;一边与上游动保、饲料等企业沟通,加强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提供优质的产品。
2023中国小龙虾产业风云榜颁奖盛典在论坛会上揭晓榜单,评选出年度饲料企业、年度发酵料技术创新企业、年度动保领军企业、年度动物营养科创引领企业、年度发酵料设备创新企业、年度动保先锋企业、年度风云人物和最美经销商,挖掘行业新成果、新趋势。
此外,农财宝典-大国渔业水产动保产业研究室在本次大会上独家发布《2023中国水产动保市场调研报告》。系统梳理近年来全国小龙虾养殖数据,为探究小龙虾养殖技术模式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助力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虾市场需求大
产业要长久繁荣发展还需新转变、新举措。论坛上,王伟正认为,尽管小龙虾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然面临挑战,市场对“精品虾”“品牌虾”等高质虾有着迫切需求。
把市场挺在生产前,正是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这也与“12221”市场体系建设的践行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未来小龙虾产业应更注重品质和品牌建设,通过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地位及竞争力。
在传统销售渠道外,小龙虾产业发展还应进入更多的消费场景和销售渠道,如电商、本地外卖、开拓国际市场等,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实现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和高品质发展。
展望未来,小龙虾产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行业要迈向高质量发展,还需全行业团结起来,促进全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加强市场品牌品质建设,进一步强化养殖技术模式创新和推广应用。正如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舒新亚所说:“以技术创新争高产,小龙虾产业前景仍是光明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春节生鱼开定 养户积极出鱼
上一篇:
下一篇:
春节生鱼开定 养户积极出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