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州“花都渔光项目”创新绿色养殖技术赋能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突破“有光无渔”瓶颈 产量可达传统鱼塘2倍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1月16日
版次:
09
广州花都渔光项目标准化网格养鱼。
“有光无渔”是当前渔光项目普遍面临的难点。数据显示,广东省约有250万亩室外养殖池塘,且大部分集中连片,是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的理想对象。但因为缺乏科技支撑,现有的渔光一体项目在铺设光伏板遮光后,往往导致鱼塘养殖产量显著降低,反而对实际产值产生负面影响。
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羊房的广州发展新能源广州花都炭步渔光一体项目(以下简称“花都渔光项目”),则为该难点提供了新型解决方案:项目光伏设施不占用养鱼水面,采用6级尾水处理工艺,突破了以往渔光“有光无渔”和尾水处理难的瓶颈。
找出“有光无渔”症结
据了解,花都渔光项目是广州市新型渔光一体绿色养殖示范项目,由广州发展新能源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水产所”)、广东泓福升渔业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研发。据了解,该项目平均投资大约20万元/亩,投入5-6年可以全部收回成本。而光伏产业租期一般是20-25年,可以保证有近20年的盈利期。
目前,花都渔光项目已成功在加州鲈养殖上应用。近日,记者到达炭步镇项目所在地后,看到养殖区由22个20平方的水池组成,池里面已经在养殖加州鲈,每个水池相当于一个标准化网格。
据水产所水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文介绍,广东省鱼塘较其他地区更高产,一大原因是富含能够有效吸收氨氮有害物质的藻类和细菌。如果增设了光伏板,会降低70%的光照,从而抑制藻类和细菌的生长,导致渔业产量断崖式下降。有试验显示,有的鱼塘亩产6000斤直线下降至2000斤。
而花都渔光项目剥离了鱼类生产对藻类生长的依赖关系,成功突破“有光无渔”的瓶颈。
记者了解到,花都渔光项目分为集约化养殖区,水处理区和光伏发电区。其中,集约化养殖区进行高效养殖,水处理区进行尾水治理及水体循环使用,光伏发电区覆盖在水处理区的上方进行发电。项目分区比例为1:3,暨每1亩养殖区,对应3亩处理区、光伏区,且这1亩养殖区便可以达到相当于4亩传统鱼塘的产量。如果按照项目总面积4亩进行整体换算,产量较同面积传统鱼塘提升1.5-2倍。
解决尾水排放难题
“以往渔光项目,行业更多关注如何在光伏板下养好鱼,但没意识到水处理的重要性。”黄文介绍说,加州鲈养殖容易发生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该项目在尾水处理环节使用新型生物菌种,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充分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类。
水处理是花都渔光项目的核心技术优势。水产所首次创制并熟化“立体生态吸附桩尾水处理技术”,自主研发出第三代“回字形”悬浮吸附桩,吸附桩的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各种光合作用吸附水体的重金属、矿物质等,植物底部的根系能长到1米左右,并能够起到对水体的阻挡作用。
经过6级水处理,花都渔光项目的尾水品质高于一级标准,远高于行业加州鲈养殖水质标准。目前,该技术已取得发明专利证书,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
黄文介绍说,水产所筛选到2株高效脱氮菌S16和DS’5,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三氮同步脱除,有助于简化尾水处理工艺。菌种以柠檬酸钠为碳源,温度20-35℃,相比其他菌种适应性更广,在水产绿色养殖及尾水处理工程应用中具有很大前景。
现代渔业升级新趋势
“目前水产所已经与广州发展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我们希望项目能成为将来一个光伏新能源合作的标杆,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广东省农科院动科所(水产所)书记孙建新认为,花都渔光项目标准化养殖、水处理核心技术、单塘循环普适性的三大特点,代表了广东现代渔业升级改造的新趋势。
目前,该项目已经实现了石斑鱼、对虾、加州鲈的养殖。传统高位池或小棚养虾全年亩产约3000斤,而该项目能达到亩产15000斤。
据悉,部分地区的渔光项目建设中,存在“重光轻渔”甚至“有光无渔”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养殖生产和渔业资源保护。近期,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起草了《关于规范渔业水域中布设光伏发电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养殖池塘布设光伏设施的,光伏设施应布设在塘基、池埂、绿地和尾水处理池等不影响生产区域,不应占用养殖水面,光伏板覆盖率不超过40%。
对此,孙建新介绍说,花都渔光项目切合了《通知》,在光伏发电方面,采用索结构柔性光伏支架系统,较传统固定支架而言,具有高净空,大跨距的系统特性,达到减少了建设桩基数量,极大地保留了鱼塘环境的完整性,同时满足养殖区域的规划要求以及渔业作业的正常开展。该项目将继续整合机械化与智能化应用,如洗池机器人、鱼类自动筛分设备、机械吊臂、水质智能监控等,实现工业化升级的园区化设计管理。
“光伏+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是实现国家发展绿色新能源、粮食安全、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和补充,是在科技创新改变原有传统种植养殖模式基础上,形成农业生产工业化、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转变。”孙建新认为,光伏产业与种植、养殖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发展模式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广大光伏从业者和农业种养户们只要坚定科学的道路,加强理解并加速践行的先进发展新理念,“新农光”的发展未来可期。
□高勇红 马俊炜
上一篇:
春节生鱼开定 养户积极出鱼
下一篇:
上一篇:
春节生鱼开定 养户积极出鱼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