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韵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英歌舞出海 凝聚华人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2月08日
版次:
08
英歌舞火爆“出圈”,成为潮汕地区擦亮文化名片的流量密码。
临近春节,揭阳市普宁南山英歌队又忙碌起来。白天工作养家,晚上加紧训练,成了部分老队员最近一个多月的生活常态。
今年,普宁南山英歌队应伦敦华埠商会的邀请,将在2月10日、11日亮相英国伦敦“欢乐春节”活动,用英歌舞送上新春祝福。
“我期待通过这次表演,让普宁英歌走向世界。”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说。
选拔精锐出国门
普宁南山英歌队此次参加的英国伦敦“四海同春”新春庆典由伦敦华埠商会主办,是亚洲以外最大型新春庆祝活动。此外,普宁南山英歌队还将参与英国百年地标——伯灵顿拱廊的新春庆祝活动。
“这次出远门演出,我们要做到万无一失。”陈来发介绍,本次演出人员选拔较为严格,所选16名队员都有15年以上演出经验,年龄在25-28岁之间,技艺高、默契好。队伍名单确定后,陈来发根据人数重新编排舞蹈。队员们白天工作,晚上训练,至今已一个多月。
陈来发是普宁英歌舞的老将,尽管年近古稀,仍活跃在英歌舞传承发展的一线。自上世纪90年代接掌普宁南山英歌队以来,他多次响应有关政府部门的策划,率队到全国各地进行文艺演出,开展文艺交流,南山英歌队也成为潮汕地区名气最响的英歌队之一。
“作为普宁市文广旅体局的一员,我为普宁英歌舞走出国门感到荣幸。”普宁市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林育生是普宁南山英歌队伦敦行的导演,在感到荣幸的同时,他也期待用英歌舞温暖旅居英国的华人,凝聚华人乡谊。
传统民俗焕新生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流行于粤东、福建等地,一般由男子表演,气势豪壮,又被网友称为“中华战舞”。
普宁英歌是英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取材源自梁山泊英雄乔装攻打大名府的故事。2006年,普宁英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去年英歌舞火爆“出圈”,成为潮汕地区擦亮文化名片的流量密码。英歌舞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文化层面的广泛讨论,吸引公众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这一社会议题。
在普宁现有百余支英歌队中,南山英歌队是普宁快板英歌的杰出代表队之一。南山英歌在清代中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戏班结构和传承机制,通过父教子、师带徒代代相传,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南山英歌队创新改革,独创了一套层次鲜明的小组舞,率先把民间广场式的英歌舞蹈搬上舞台。
女子也要学英歌
“英歌舞为什么能传承得那么好?”在国内社交平台上,这类提问并不鲜见。为了改变英歌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普宁、汕头潮阳等地都采取从娃娃抓起的措施,大力推动“英歌舞进校园”。
陈来发借由英歌舞进校园发掘了一批热爱英歌舞、能跳会跳的“好苗子”,并培养为南山英歌队的队员。今年春节期间,在南山英歌队16名老队员赴英演出的背景下,更多少年队员将获得演出机会,在村内开展英歌巡游。
今年1月起,普宁南山英歌队正式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面向外乡人、女生提供英歌舞技艺指导和培训。□黄博超
上一篇:
龙珠拂 鼓棒落 百人成龙舞
下一篇:
上一篇:
龙珠拂 鼓棒落 百人成龙舞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