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灯戏:清代皇家元宵晚会节目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2月29日版次:12
| 闲话春秋 |
  灯节为我国元宵节的俗称之一,赏灯为节日里重要的民俗活动。紫禁城是明清帝王执政与生活的场所,其在元宵节期间亦有丰富多彩的灯节活动,而清代的皇家团体“灯操”表演——灯戏,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清代皇家灯戏在史料中亦多被称为“火戏”,其主要原因在于灯戏表演与烟火表演往往融为一体。灯戏表演风格类似于团体操:多名演员(伶人)手持作为道具的彩灯,齐唱歌曲,通过一致性的动作变换,组成各种吉祥图案或文字,以表达新年美好的祝愿。
  圆明园西南部曾有一座二层小楼,建于雍正初年,时称引见楼,后乾隆皇帝赐名“山高水长”。楼为西向,上下两层,每层9间,每层长460米、宽280米。楼后为山峦,楼前有宽敞空地。圆明园山高水长楼前的空地,即为元宵节皇家灯戏表演的场所。而不同的灯戏规模,呈现出不同的表演特色。
  小型灯戏表演极具趣味性,演员规模一般数十人。如故宫博物院藏“福禄寿”某版本排场图中,“福”字需要演员41名,“禄”“寿”二字各需要演员39名。在灯戏表演中,各演员根据唱词的不同阶段灵活调整自己的位置,以利于形成所需的文字。“福禄寿”灯字形的排列,以号响为提示,以歌声为前奏。演员们手提彩灯,载歌载舞,富有节奏地变换队形,组成吉祥文字,场面十分欢乐。
  中型灯戏表演极具观赏性,演员规模往往数百人。在人数较多的灯戏表演中,每名演员手持一灯架,上挂彩灯;各演员同步做出行、立、跪、坐等动作,队形或为向嘉庆帝献礼祝寿状,或为一个大型的站立“人”字堆叠状。夜色下,伴随着演员们齐声高呼的吉祥祝福语,数百架彩灯整齐有序地变换成不同图案,产生极其华丽的视觉效果。
  大型灯戏表演可达上千人规模,极具震撼性。如清代官员赵翼所撰《檐曝杂记》之“烟火”部分中,描述了乾隆某年元宵节晚上山高水长楼前灯戏表演场景:“日既夕,则楼前舞灯者三千人列队焉,口唱《太平歌》,各执彩灯,循环进止,各依其缀兆,一转旋则三千人排成一太字,再转成平字,以次作万、岁字,又以次合成太平万岁字,所谓‘太平万岁字当中’也。”由这段话可知,此次灯戏表演队伍庞大,其中演员们手持彩灯,边走边唱《太平歌》。在歌声中,数千名演员或行或停,或立或转,动作整齐划一、队形变换同步。数千架彩灯依次组成硕大无比的“太平万岁”字样,点亮了整个夜空。灯戏场面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周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