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雨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3月28日版次:12
| 诗歌赏析 |
  几朵浮云,仗着雷雨底势力,
把一天底星月都扫尽了。
一阵狂风还喊来要捉那软弱的树
 枝,
树枝拚命地扭来扭去,
但是无法躲避风底爪子。

凶狠的风声,悲酸的雨声──
我一边听着,一边想着;
假使梦这时要来找我,
我定要永远拉着他,不放他走;
还剜出我的心来送他作贽礼,
他要收我作个莫逆的朋友。
风声还在树里呻吟着,
泪痕满面的曙天白得可怕,
我的梦依然没有做成。
哦!原来真的已被我厌恶了,
假的就没他自身的尊严吗?
  【赏析】
  《雨夜》,是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闻一多出生时,家人为他取名亦多,族名家骅,字益善,号友山、友三。他五岁入私塾,读《三字经》《幼学琼林》,也读《尔雅》和四书,随后进入“绵葛轩小学”,既读“子曰诗云”,同时也学习博物、算术等。少年老成的闻一多读书非常用功,门外来了花轿或龙灯,别家孩子都跑去张望,他却能安心看书。白天在家塾念书,晚上还随父读《汉书》。
  这样的闻一多自然是才华横溢,知识渊博。
  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闻一多开始尝试创作新诗。大约在1919年11月,闻一多写下《雨夜》及《月亮和人》,这被视作他现存最早的新诗。
  闻一多第一首印成铅字的诗是《西岸》,写于1920年7月13日,刊登在《清华周刊》第191期,内容是诉说赴美前的困惑,“满天糊着无涯的苦雾,压着满河无期的死睡……没有真,没有美,没有善,更哪里去找光明来!……分明是一道河,有东岸,岂有没个西岸底道理?啊!这东岸底黑暗恰是那西岸底光明底影子。”
  回到《雨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雨夜”里失眠的种种感受。一阵电闪雷鸣,美丽的星月被乌云一扫而尽,那“软弱的树枝”被凶狠的狂风摧残着,急劲的雨声如世界发出的哀鸣。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很想通过入梦来逃避这个冷酷的雨夜,甚至不惜剜出心来“送他作贽礼”,希望他“收我作个莫逆的朋友”。
  难道诗人这么害怕这个“雨夜”吗?当然不是,其实诗人想回避的不是雨夜,而是由雨夜产生的对现实人生的某些联想——那残酷的风雨雷电,就像那暴虐的权势阶层,而那“软弱”的树枝,则像极了无依无靠的弱小者。
  作为一个刚刚从宁静的乡村步入大都市求生的青年,诗人对这种孤立无助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当诗人看到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后,自然也就产出了对茫茫世界、漫漫人生的恐惧和疑虑。不过,诗人虽然表现出了回避现实的愿望,但却有自我否定的勇气,所以最后反映出的,是一种毫不回避的追求。
  闻一多认为,作诗务求“尽美”,不主张诗歌写实,认为真诗都是从“炽烈的幻象”里产生的,“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本诗体现了他的这一诗学,闻一多的诗也大都能感受到他的满腔热血和铮铮诗骨。
□偶数

上一篇:大数据杀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