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病房里的工位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4月16日版次:12
| 家长里短 |
  在网上见到一种说法,说父母子女之间最好的距离是“一碗汤的距离”,但当今社会真正做到的并不多。我虽然和自家老人住得并不近,但难得的是,我的工作单位和我爷爷住的房子是“一碗汤的距离”。
  虽说离得近,看望老人机会多,但经常是中午一个短暂的会面,匆匆回家吃一口饭,然后抓紧时间聊上几句,起身就走。要么是单位有午间短会要开,要么是自己的手头文案还没有完成,真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真正专心陪伴爷爷那次,是在三年前,爷爷生病住院的时候。我的父亲早年病逝,姑姑腰间盘突出,所以照顾爷爷的任务就落到我的头上。刚住院,爷爷说:“你整天那么忙,要不给我找个护工?”我说:“我忙,是你健康时候,你这次做手术,我把一切工作推后。照顾你,是眼下最重要的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全身心陪伴八十八岁的爷爷。那个时候,奶奶去世两年了,他们相濡以沫六十多年,以前我总觉得,我不用特意陪伴,因为二老相伴,生活也习惯了。这次全身心陪伴,找回小时候在他老人家身边的感觉:有一搭没一搭说说他的往事,给他讲讲我工作的趣事,聆听他年轻时候走南闯北的那些经历……
  病床上的爷爷看起来比平时还要安详快乐,我们经常谈笑风生,要不是医院的白墙和来苏水的气味,我俩几乎同时忘了他是个要做手术的病人。像小时候那样按摩肩颈,晚上早早给爷爷泡脚,我笨拙地学做“足疗”。
  我同时也不断接到单位催促上班的电话。爷爷看出我的心思,就建议我说:“你不是经常在你那个小电脑上干活吗?你问问老板,能不能拿到这里,把活干了不就一举两得了吗?”
  我连连夸赞爷爷脑子灵光。征得老板的同意,我把自己电脑搬到了病房,我的工位就是爷爷病床的一角,小马扎就是我的电脑椅。爷爷自动把腿脚往病床另一侧靠拢。我睡觉的床铺就是两病床间放的那个瑜伽垫。一切就绪,照顾爷爷吃喝扎针,等待手术,一切有条不紊。
  这一段时间真是得到了高质量的利用,全天候的陪伴照顾爷爷让他战胜手术的心理压力;而我,也在电脑上继续自己的工作。就在病床上这个小小的角落,我收获了亲情,也继续收获我的事业。十几天的时间,我竟觉得,我有点留恋这间病房,也习惯这病床一角的工位了。
  转眼间爷爷手术成功,我收拾自己的办公用具和自己的“床位”,准备给爷爷办理出院。拍了几张照片,纪念这病床一角的工位。
  三年过去了,我仍然会在中午时分去看望爷爷,仍然是来去匆匆,爷爷也已经习惯了。那天,我拿一段视频给爷爷看:一个男子回家后,每一分钟都是对母亲高质量的陪伴:晾被子、打扫卫生、整理衣物、整理过期药物、整理冰箱、洗脚。
  我自己检讨,平时照顾爷爷没有这名男子细致入微,但爷爷说:“你做得挺好了呀,每天来了先倒垃圾,一周帮着拖地一次,你嫌我这儿水压不够足,每次把脏衣服拿到你家去洗,这不是一样的细心吗?我挺知足了。”
□祝会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