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破除形式主义枷锁,为基层松绑赋活力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4月27日版次:02
| 快评 |
  最近,记者在江西吉水县黄桥镇了解到,当地在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时,要求全镇的村支书做PPT述职,这一不贴合实际、加重基层负担的要求很快就被江西有关部门果断叫停。
  事后,黄桥镇党委书记谢庆玺反思,部署这项工作确实有欠考虑,既对做PPT的必要性研究不足,也过分拔高了对村干部的工作要求,这种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做法给大家带来了困扰。
  形式主义之害,首在脱离实际,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PPT述职为例,看似是对述职形式的创新,实则是对基层实际情况的忽视。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村支书,他们最擅长的是在田间地头与村民打交道,而非坐在电脑前制作精美的幻灯片。这种做法非但没有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他们的额外负担,导致本末倒置,分散了他们服务群众的精力。
  其次,形式主义破坏了党群关系,削弱了政府公信力。基层干部被形式主义所累,忙于应付各种无实质意义的任务,减少了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长此以往,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响应,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自然下降,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再者,形式主义阻碍了政策的有效实施,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好政策贵在落实,但在形式主义的裹挟下,政策往往停留在纸面上、会议中,无法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际行动,最终使得改革红利打了折扣,影响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破除形式主义,需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除了强化思想教育,树立正确政绩观,还应优化考核机制,减少无谓负担。更重要的是,加强监督问责,畅通反馈渠道。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形式主义问题,对查实的问题严肃追责,形成震慑,同时保护敢于揭露问题的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形式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必须常抓不懈。对上级部门而言,要倡导求真务实精神,鼓励创新实干。支持基层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路径,鼓励干部真抓实干,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中,而不是在形式上做文章。
(作者闻夕,时评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