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巴浪鱼繁育技术获评“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02日版次:10

  人工繁育的蓝圆鲹鱼苗。

  4月29日,由广东水产学会组织的“蓝圆鲹的人工繁育和苗种规模化生产成果评价会”在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亚湾基地(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举行。专家组在察看现场、听取汇报,审阅相关材料后,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蓝圆鲹在广东粤东地区俗称“巴浪鱼”,不仅肉质鲜美,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众多海洋牧场水产品中,蓝圆鲹是为数不多的“异类”,人工养殖产品比野生产品更受市场欢迎。据了解,当前人工养殖的价格能达到120元/公斤左右,是野生产品价格的6-8倍。因此,开展蓝圆鲹苗种人工培育,进一步推动人工养殖具有重大经济价值,也是广东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统筹指导下,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东江学者”吴锦辉及其团队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林蠡教授、中山大学张勇教授等专家组成科研团队,共同开展蓝圆鲹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自2023年开始,项目组多批次引进蓝圆鲹成鱼,开展驯养试验,开发出了蓝圆鲹陆基养殖和亲本强化培育技术,成功构建了蓝圆鲹人工繁育群体。项目有人工繁育群体600尾,储备繁育亲本205尾,开展了蓝圆鲹的繁殖生理研究和人工繁殖尝试,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人工催产方案。
  吴锦辉说,经项目组评测,蓝圆鲹大规模制种可能性大,生长周期为8到10个月,推广应用空间大,其肉质相比野生捕捞的更为鲜嫩。在实现大规模化育种之后,蓝圆鲹可在粤东西、福建等海域推广养殖。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发力,将种业打造成为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加强优质品种培育,丰富养殖品种结构,以实际行动助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在不久将来,蓝圆鲹有望和石斑鱼、金鲳鱼等品种一样,实现“捕获”到“耕牧”的产业升级。□邓汉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