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上海去年有1372家店因“拍黄瓜”被索赔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04日版次:05
  4月28日下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会联合举办了第二期“提振消费维护权益”大讲堂。节目提到,上海去年职业索赔投诉量高达24.6万件,近8000人年投诉量超过10件。还有人在一年内以“无证拍黄瓜”为由向1372家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
  在大讲堂上,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胡浩代表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课题组,分享了关于职业索赔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近年来,职业索赔案件的数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市职业类索赔类投诉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4.6万件,其中年投诉量超过10件的投诉者有近8000人,而且这一现象呈现出团伙化、链条化的趋势。这些职业索赔行为主要集中在表面合规性问题上,并已经开始从日常消费领域向劳务用工、金融税收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蔓延。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胡浩提出了七点建议,包括区分牟利性索赔与一般消费维权行为、分类分级适用惩罚性赔偿以避免“小错大赔”、全链条落实过罚相当原则以切实防范“小过重罚”、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压实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以及利用数智技术加快建立跨部门共享的投诉举报异常名录等。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谢正豪详细介绍了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的职业索赔类投诉举报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数据显示,举报中排名前两位的问题分别是广告违法行为(占34.79%)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占31.11%)。
  此外,他还透露了一些典型的职业索赔案例,例如刘某在一年内以“无证拍黄瓜”为由向1372家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等。
 点 评
  出现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职业打假等现象,虽然行为者打着维护法律、公益的旗号,目的是为了自利,但这是法制缺陷的产物。只有完善法律制度,坚持合理执法,才会压缩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职业打假的空间。否则,这将会是一个难以解决、老生常谈的话题。
分享: